當我怒氣沖沖把張大全拎進校長辦公室的時候,我剛二十歲零一個星期。
校長開學才過了三十二歲的生日,聽說他很會教育那些問題學生。
他笑著問,什么事?
這家伙考試作弊,抓住了還不老實。
是嗎?校長問張大全。
張大全只是哆嗦。
作弊可不是一個男子漢的作為哦!這樣吧,你先下去,如果你認為自己確實錯了,下午到辦公室來談談。校長說。
校長,你怎么隨隨便便就把他放了,像他這樣品德敗壞的學生……
那你覺得該如何處置呢?
至少給他一個記過處分,殺一儆百。
你先坐下,聽我講個故事。校長靜靜地說。
有個男孩,小學時成績不錯,常拿獎狀。進中學后,由于貪玩,成績一落千丈,為了繼續得到家長老師的寵愛,他不得不作弊。結果被抓住,記了過,他很怕很羞。家長罵他,同學笑他,老師把他當反面教材。時間長了,他反倒不怕了。他還作弊,還被抓,記大過處分。他又作弊,又被抓,開除學籍,留校察看,如果再犯,就隨時回家。
這家伙真是死不悔改。我插話。
一次,考歷史,他和同學裁剪了許多答案,準備協同作弊。試卷發下來,果然有一道題在同學那里。他發出了暗號,很快一個小紙團丟到他的腳下。不等他動手,一只大手已先他一步拾起紙團。他一下懵了。考場騷動起來,大家都等著看監考老師諷刺他、撤他卷,甚至是老鷹抓小雞似的將他提出教室。
后來怎樣了?我急切地問。
老師和他對視了一眼,沒有抓他,只淡淡地說了句,請大家保持考場衛生,不要亂丟紙屑。隨即拾起另一張廢紙,連同紙團緩緩地丟進廢紙簍里。考場又恢復了平靜。男孩居然第一次因為作弊而發抖,因為他分明看到老師的眼里掠過一絲希冀和期望。后來,男孩給老師寫了一封信:老師,感謝您的寬容,別人看不起我不要緊,我一定要看得起自己,我不會再讓您失望!
那男孩真的不作弊了?
校長點了點頭,他發憤讀書了。
你一定認識那男孩吧,后來怎樣?
唔,你也認識。后來,他考上了一所師范院校———那是學校有史以來開除了還考上大學的一個學生。在學校他弄懂了馬卡連柯的名言“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他相信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一個好老師應該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時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畢業后,他做了一名中學教師。他遇到很多像他當年一樣的學生,他也像當年那老師一樣去做。因為那老師曾告訴他,為他人開一朵花,別人得到一縷希望,你會得到一樹清香。
后來呢?
那老師———當初的男孩,莫非就在我們學校?
是的。
該不會就是你吧?我開玩笑道。
不錯,那男孩就是我。
我愕然。
記住,為他人開一朵花,別人得到一縷希望,你會得到一樹清香。校長靜靜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