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4年以來,常規魚市場異常活躍,魚價一路上漲,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公斤價格比去年同期要高出2~4元,創下近8年來的最高紀錄;養殖效益也一改往昔持續縮水的局面,養魚戶凈收入成倍增長。2005年常規魚市場如何發展?什么品種魚受市場歡迎?怎樣實現高效增收?從本期起,本版特別推出“常規魚市場前景分析”系列報道,供讀者參考。
常規魚市場前景分析(1)
鳙魚:頭大取勝 配角變主角
鳙魚頭不僅肥大而且營養價值高,人們喜歡用其做魚頭湯或用于下火鍋。因此,鳙魚近年深受市場歡迎。
隨著鳙魚價格上漲和市場消費量的上升,有關人士分析,市場大規格鳙魚需求加大后,養殖模式趨向于以鳙、鰱為主養品種,其他魚為配養品種。常見比例按照鳙、鰱70%~80%,草魚15%~20%、鯉魚5%~10%,每667平方米(1畝)放養量600~800尾,再適當搭配鯽魚等。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每667平方米(1畝)產300~400公斤不成問題,除去成本每667平方米(1畝)效益超過千元。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徐在寬研究員指出,養鳙魚要想獲得高效益必須做到均衡上市。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合理選擇放養時間,比如在8~9月放養0.75公斤/尾的鳙魚養至來年4~5月出塘,此時鳙魚規格大,市場緊缺,收購價高;二是采取輪捕輪放,即有計劃地采取捕大留小或捕大補小的措施,使成魚上市均衡,同時加速資金周轉。
對于鳙魚后期市場和前景,業內人士對此大都充滿信心。一是常規魚養殖面積和產量在近兩三年呈平穩態勢,在2004年行情看好的情況下,2005年養殖量會有所上升,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也不大。二是常規魚用藥普遍少于特種水產品和其他動物類產品,因此大多數人認為其品質有保障,再加上“魚頭火鍋熱”的持續,鳙魚消費量必然增加,后市價格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常規魚市場前景分析(2)
鯽魚:不落雅席盤中食 悄悄游入百姓家
今年鯽魚價格呈上揚之勢,每公斤價格比去年貴了2塊多錢,養魚戶養殖效益明顯增加。
鯽魚行情真有這么好嗎?南京水產中心批發市場負責人分析說,鯽魚一般很難上大席,賓館飯店用量不大,在以往鯽魚銷量有限,但近兩年逐漸受小家庭歡迎,銷量大幅上升。就該市場來說,鯽魚是日成交量的核心,今年價格平均在每公斤8元左右。
在鯽魚貨俏價升的情況下,怎樣做到高效養殖呢?南京農業大學水產專家劉文斌副教授認為,目前影響鯽魚高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近親繁殖。農民為減少成本投入,一次性購種后任其自繁,多年不更換。近親繁殖會減緩魚的生長發育速度。因此,高產魚塘要定期到正規良種場引進魚種予以更新。再者要合理計算投入與產出比,若主養鯽魚,每667平方米(1畝)水面放養50~60克/尾的魚種1500~2000尾,商品鯽魚出塘規格控制在每尾350~400克,這種養殖模式經濟合理,利潤空間最大。
常規魚市場前景分析(3)
草魚:養殖成本低 價高收益豐
今年以來,草魚受常規魚整體漲價的牽動,價格一路飆升。南京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條重1~1.5公斤的草魚在5~6月份價格高峰期時賣到9.5元(公斤價,下同)左右。草魚以食草為主,受污染少,肉味鮮美。草魚市場行情看好,價格高位運行。業內人士分析,魚價持續走高的有利因素是:首先草魚消費量逐步加大,已成為淡水養殖魚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大眾消費者認可的暢銷魚之一。其次,特種水產品價格高,普通市民吃不起,消費傾向也有利于草魚價格走高。再者,飼料價高雖對草魚直接影響不太大,但由此引起的其他常規魚漲價對草魚價格走高形成有力支撐。
影響魚價穩居高位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草魚上市過于集中,上市量在短期內過大過密,容易出現“量多價賤”現象。二是隨著特種水產品養殖技術提高,養殖趨向規范,飼養周期縮短,成本降低,上市價格降低會對草魚市場構成威脅。
在市場看好的情況下,草魚養殖該向什么方向發展呢?養殖者要注意哪些問題?徐在寬研究員認為,草魚養殖不僅要提高生長速度,還要注重品質,深挖其品質潛力。養出的高品質的草魚永遠是受市場歡迎的。養殖草魚者要隨時注意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和口味的變化,同時積極關注周邊行業,尋求發展魚產品加工,最好是統一出塘統一銷售。再者適當改變上市時間也可帶來一定效益(未完待續)。(江蘇 柳書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