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先生在他的著作《心靈的探尋》里,提到了《在酒樓上》 “阿/頃無端的死亡”,但沒有深入解釋。我認為阿順的“病”與“死”并非無端,反而是體現了魯迅先生的深意,同時也帶著極強的個人體驗色彩。
首先,寫出了阿順的“不順”。從技法層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是魯迅運用的一種名字與遭遇相反的手法,又例如六順的“不順”,祥林嫂的“不吉祥”,呂緯甫、陳士成的落魄茍且、事業無成,阿Q(貴)、寶兒的不被重視和“寶貴”。但更深入一層,阿順這些“幸運”的名字分明隱藏著國民在冷酷的現實面前,在自身“不幸”、無力面前的一種心理和命運訴求,希望后代比前代強,并以后代的“順”帶給自身幸運。這在美好祝愿的同時,更多地顯示了對現實閉起眼睛的自我欺騙性、脆弱性、保守性、唯心性和愚昧,大有阿Q“精神勝利法”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