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是一首美麗的詩,同時也是一個難解的謎,詩中蒼茫朦朧的秋景,飄忽不定的伊人,詩人追尋的未果均為這首濤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朱熹就此詩曾云: “言秋水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明其何所指也。”(《詩集傳》)這頗具藝術魅力的神秘色彩激發了后人無窮的想像力,各種闡述如潮水般涌出,此消彼長,總結起來,較為知名的大致有以下幾種:一為求賢說,清人汪鳳梧說: “《蒹葭》,懷人之作也,秦之賢者抱道而隱,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以蒹葭起興而懷之,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庶幾一遇之也。”二是求愛說,近人余冠英認為此詩“似是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