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豬喂藥有良法
豬患病后,恰當地選擇喂藥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藥效,縮短療程,使之快速痊愈,而且可以減少藥物浪費,節省藥費開支。
1.空腹喂藥法 此法適用于病豬有食欲、藥物無特殊氣味的情況。具體做法是:在早晨病豬空腹時把藥物拌在豬愛吃的少許飼料中給藥,使之快速吃光。用此法給藥,既不浪費藥物,又可達到預期的效果。豬只驅蟲,用此法效果最好。
2.灌入法 如果豬食欲喪失或藥物有特殊氣味,可將西藥加水稀釋,中藥煎好后冷卻,抓住豬兩耳,夾緊兩腿,使豬呈半臥狀態,頭部略抬高,用木棍將豬嘴撬開,再用金屬小勺一勺勺地灌入。注意:要灌一次藥取下一次棍,讓其吞咽一次藥物,咽完之后再灌,以防止連續灌藥嗆入肺部,造成病豬死亡。
3.迫吞法 此法適用于喂少量的固體藥物,將藥物放在適量的面粉中,加水調成糊狀,再把豬頭抬高,用木棍撬開豬嘴,將藥送至豬舌根部,迫其吞咽。(新疆博樂農五師八十九團報道組 趙金偉 徐建華 郵編:833408)
中藥治療牛虛瀉效果好
在農村,有一些耕牛經常拉稀軟糞,有的糞中還夾有未消化的飼料,病程較長的牛四肢末端還發生浮腫,但食欲、反芻通常無明顯變化,不長膘、也不耐勞,一經勞動腹瀉加重。許多鄉村獸醫經常誤診為寄生蟲病。其實,這種腹瀉,西獸醫稱為頑固性腹瀉,屬消化不良的范疇;中獸醫則認為這是由于脾胃氣虛而致的虛瀉,因為脾具有運化水濕的機能,參與水的代謝,若脾氣虛弱,則運化機能發生障礙,水的代謝發生紊亂,從而導致虛瀉。
治療這種虛瀉病,西獸醫以補液、強心、止瀉為主,雖能奏效,但不持久,一時也難以恢復。筆者在出診時,采用中獸醫療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分別不同情況采用不用的施治方法。對于食欲有所減少、糞中夾有未消化飼料者,口服下列中藥: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蒼術、升麻各45克,柴胡、木香、陳皮、砂仁各40克,瞿麥、萹蓄各35克,甘草15克,煎水,早晚各服一次,連服3~4劑。
對于病程較長、消瘦無力、四肢浮腫者采用下列處方:黨參、白術、黃芪、茯苓、升麻各50克,黑附子、肉桂、山茱萸各40克,當歸、熟地各35克,防己、澤瀉各30克,甘草15克,煎水,早晚各服一次,連服2~3劑,待大便轉硬后,減去方中的黑附子、肉桂,再服2~3劑。(江西省豐城市獸醫專業學校 周建業 郵編:3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