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提供義務勞動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義務勞動涉及的領域之廣、參與的人數之眾、年齡跨度之大,是不了解美國文化的人所無法想象的。為順應環境,來美國后我利用暑假和課余時間,義務為社區服務。結果通過幫助別人’而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通過接觸社會而豐富了自己的經歷。
暑假里,我在醫院當義工。主要為病人登記每日的飲食選擇、分發報紙;為年老的、行動不便或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在醫院小賣部購買物品等等。一天下來雖然很累,但看到自己給予了需要幫助的人實實在在的幫助,心里感到非常充實。有些西班牙病人因為不懂英語而無法溝通,我就耐心地用半生不熟的西班牙語連猜帶比畫。努力弄懂他們的意圖;有些病人因為長期患病而心情煩躁、沮喪,我就試著去安慰他們,給他們講些有趣的人和事,竭力減輕他們的痛苦。這份耐心、熱心和愛心連我自己也感到驚奇。在中國時,我從來是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但置身在那樣的環境中,你就會感到自己的責任,真的是情不自禁。
每逢周末,我會在社區急救站(相當于國內的112急救中心)當義工。這項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義工資格要進行審核。為此,我參加了專業培訓,取得了美國紅十字會頒發的急救人員資格證書。一年多來,我和其他緊急救護人員一起救護了臨產的孕婦、摔倒的老人、突發心臟病的婦女、不明原因窒息的孩子以及多起因交通事故而受傷者。這項工作使我很有成就感。每當接到急救電話,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救護車,隨一路鳴叫的救護車風馳電掣駛向事發地,急救病人。每當由于我們醫護人員的及時救助而使病人轉危為安時,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的另一項義務工作是為一家中、文報紙每周編輯一期中小學生專欄《小語世界》。文章來自學生,反映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我覺得這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在美國,中文報刊本來就少,學生專欄更是鳳毛麟角。《小語世界》專欄就成為華裔同學學習中文、交流信息、傳播友誼、抒發情感的場所,深受華裔同學的喜愛。我在編輯這一專欄的過程中,鞏固和加強了已有的中文知識,培養了我的責任感和創意能力。
義工活動雖然占用了我的假期和許多課余時間,但是非常有益。我從中學到了利人利己的實用本領,并且感到快樂,我的高中生活也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