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腥風,妖魔縱生,鬼怪叫囂……如果我們生在很久以前,是否可以面無表情地目睹所有的一切。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關于蜀山的傳說,則九年之前緩緩轉動。沒有什么著作給予我們任何詮釋,沒有任何史書留給我們任何記載,但就這樣輕易地信了。時間不明,年代不詳,鄉下有一間客棧,店小二長得特別帥。
九年前,我執著地拿著一把錘子,妄想在房間水泥地板上做一個通向儲藏室的密道,為往后制造許多便利,上天入地,來去自如。可是過了九年,僅僅是偶爾,偶爾會想起自己幾經搬遷之前的破房子,自己面容猙獰打量過最宜打洞的地板,于是面容上偶爾浮現幾許滄桑無奈。
你知道我說的是什么了嗎?一個高中生也許不該談“仙劍一”了。那么我們談“仙三”。
我一直有想過輪回,父母給我灌輸的概念不過是兩個大輪子緩緩地轉,無可違逆,亙古不移。但我畢竟玩了“仙三”,于是不能這么想了。我無法輕描淡寫地去看陶淵明寫的“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正如我無法輕描淡寫地聽別人輕描淡寫地告訴我神、魔、妖、人、修羅、惡鬼,眾生平等,告訴我死后必須輪回六界。我有想過這意味著什么,如果我不出意外被收入封神臺的話,我的來生也許還是人,也許就是神,當然也可能是五谷六畜。來生,你看到碗里的肥肉會不會覺得似曾相識,這樣想真的會覺得很殘酷,從而延伸出兩種思想:一種是看到非人的動植物都會覺得它運氣不好投錯胎,不如早死早解脫,于是助它早登極樂;另外一種則是看到什么都覺得它有魂魄,雖然外表看起來像一棵小草,但它很有可能就是以前那位因車禍而死的鄰居,從而非但克服地球引力不踩它一腳,還帶回家中百般呵護。這兩種都是極端,也許我們僅需走中庸之道。某天,你看到我對著一棵大樹獰笑,問我干什么,我波瀾不驚地說我在聽它的心跳。這樣就好。
我從未見過任何一款游戲將黃泉如此闡釋。多看幾眼先前鎮上篤信巫術的居民,就不知所以地放棄了所有無神論的觀點,入鄉隨俗地褪去一身喧嘩,化作了這個光線昏暗背景音樂喃喃自語哀傷不已的小鎮上一名合格的過客。盜亦有道,何況過客?于是便將所有的雕琢、浮華、光鮮一并洗去,變得深沉、穩重、內斂甚至意味不明。臉上殘存的一絲笑也顯得詭異。也會害怕,但怕起來,卻無意中理所當然地舍棄不用了以往為驅鬼而熟記的《涅槃經》,而換作了雷神聽命,風神借法。已經不需要理由了,也干得流暢嫻熟,仿佛自己從前早已嫻熟地干過千遍。
就那樣下了黃泉,為了找我的雪見草。
以前,請注意是以前,每次我想起黃泉,就不禁握緊了手中的劍,面部表情抽搐,尖叫著砍過去,弄得那些不受神祝福的腐肉再次泯滅。可這次不同,一面破舊的酒幡依舊隨著凄慘的中緯西風搖曳,破敗的旅店被吹得嘎吱作響,一張一合,可店主人依舊耐心地拭去僅有的蛛網,酒店繼續營業,來了斷斷續續的顧客溫一壺好酒暖其寒腸,世事無常。于是本來盲目的躲避所有魂魄棺材的我也驚喜地發現可以從他們身上拉出一個對話框。不用再打了,被寰宇之星溫暖人心的設定感動地熱淚盈眶。我在荒涼的小道上走走停停,在黃泉路口找到了等待我已久的黑白無常。
我其實也想過黃泉的樣子,有孤單的墳墓,飄揚著的招魂幡,滿天飛舞的紙錢,不歸而漫長的黃沙路,枯藤老樹背后的魑魅魍魎,冤死司、枉情司井井有條,路上百鬼夜行。我有時會覺得很奇怪,那些膽小的、奸詐的、嫉妒的、貪婪的人在陽間看了只能讓人生出幾分厭惡,陰間卻讓人覺得和藹可親。仍記得有一個鬼看到我時叫了一聲“鬼啊”,全身發抖……隨后才發現自己也是鬼,遂即不怕。它實在很好玩,于是我追著它走了幾條街,心里吼著不要跑不要跑。讓鬼怕真的很好玩,可不可以一直這樣下去。黃泉里飄蕩著這樣的歌,沒有哀傷,也沒有幽怨,仿佛參透一切生死,顯出幾分淡然超脫,洗去詭異,洗去凄厲,將剩下無數人千百年間回憶升華,破水盛花。寧靜安逸的意象,平靜如止水的恬淡,超越現實的空靈,將滄海幾番桑田,滿眼歷史的苔痕共冶一爐。那首語意不明的歌就那樣秋水不驚地響著,夾雜著的那個同樣平靜和諧的聲音,是奈何橋上孟婆的呼喚,忘懷所有,消煩解憂。
新出的“仙三·問情”中,開頭,主角就那樣仿佛忘懷了所有依舊燦爛的笑著,地位依舊卑微,武功依舊低下,志愿依舊宏偉,前途依舊坎坷,桃花依舊盛開。他一板一眼地吟著詩走進我們的視野,再一次為那個將蜀山萬劍訣傳給千家萬戶的酒鬼買酒:“春日下蜀山,身懷買酒錢,信步長街行,快樂似神仙——啊——似——神——仙!”山雨欲來風滿樓,合上眼仿佛又看到他笑著的臉漸漸凝重直到笑容消失不見。可我卻無法像買書時那樣理正詞嚴的說——我看書不看悲劇那樣不去玩它。
因為它……是經典,是永恒,滄海桑田,刻骨銘心。
兩陣風不經意中拂過,一陣是來自鎖妖塔的淡淡冤屈,一陣是朝向神木林的淺淺追憶,溫柔的將鐫刻著“劍本凡鐵,因執拿而通靈”的蜀山總劍訣輕輕合上,又隨時準備著再次開啟。
有一座山叫蜀山,陰氣充盈于山之內,陽氣環繞于山之外,使其懸于天地之間而不墜。有一座山叫蜀山,左邊是鎮妖劍劍冢,傲然正氣,右邊是魔劍劍冢,俯仰無愧。有一座山四季飛雪,有一座山道骨仙風。有一座山叫蜀山,有一座山我們無法忘懷。
點評:
叛逆年紀:不錯不錯!小丫頭原來有大智慧。原來一直沒看出來。我在想學校里有多少人知道蜀山,知道丁引。據說有地方的老師推薦學生看《蜀山》來了解我國歷史。我不置可否。不過我自己覺得這是十分有用的。
雪霏霏:游戲有這么好玩?也能被作者寫得這么精彩。
賣女孩的小飯卡:我只想再說一些,也許每一個關心著國產單機游戲的玩家,心里都無法忘懷當年的“仙劍”所創造的奇跡,其實無論是“問情篇”還是“仙三”,都算是不錯的游戲,但他們也許都不是那個傳奇的續集,傳奇沒有續集。而你我無需在緬懷中發嘆息,我們只需要曾經經歷過便已足夠,“仙劍”曾經打動過我們,但是我們終于發現它打動的只是曾經的我們而已。這便是成長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Victor:我是“仙劍”的忠實玩家,從一到三,無論有時間或無。“仙劍”創造的不僅僅是一則傳奇,而是一種令人愈加欣慰的童話了。每一部都給人一種“貪戀人間,不羨神仙”的感覺。起視四境,寥寂無人,劍出鞘而飛于長空,凌云跳起,卸劍飛開,宛如天外飛仙,妖、魔、鬼、怪,孰不膽寒而驚于色。蜀山劍俠,一個虛幻世界中的神話。
文學社指導老師簡介:
嚴凌君,“第三屆全國優秀教師”,自編《青春讀書課》中學生系列人文讀本,200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中學生語文學習的精英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