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31日,劉少奇和朱德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委托,離開戰斗生活了十幾年的陜北,帶領中央工委尋找新的中共中央落腳點。走時,毛澤東說了一句話:“你們到白毛女的故鄉去看看!”毛澤東把劉少奇他們指向白毛女的故鄉,當然并不是僅僅因為《白毛女》這部戲,在此之前,他很早就在報紙上關注平山了。
1938年9月,毛澤東到抗日軍政大學做報告,那天擔任“值班”隊長,后來在沈陽軍區后勤部任職的曹慕堯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做完報告,毛澤東見他在值班,就同他攀談起來,當得知他是平山人時,毛澤東“哦”了一聲,顯得很感興趣。毛澤東說:“我正想了解你們平山的情況,你是否清楚?”曾擔任過平山縣委書記的曹慕堯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向毛澤東介紹了一番。“你知道聶榮臻同志的司令部就設在平山縣的山區么?”“知道。我們縣不斷有人來延安,經常帶給我家鄉的消息,八路軍與當地的人民已建立了魚水般的親密關系。”
不久, 曾被《新華日報》報道過的被譽為“太行山上的子弟兵”的“平山團”調陜北擔任延安保衛任務。毛澤東曾多次接見“平山團”官兵,從他們那里又了解到不少關于平山縣的事情。這一切都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同平山親近起來。這時候平山又出了《白毛女》這個故事。所以,毛澤東在中央工委臨行前,首先想到白毛女的故鄉平山縣,應是情理之中了。
劉少奇他們到平山縣后,見到了正在封城村指揮正太戰役的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商定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住址的時候,他的第一句話就是:“白毛女的故鄉在哪里?”“白毛女的傳說就出在平山縣。”聶榮臻回答說,“平山可是個好地方,別看喜兒一家窮得過不了年,可這里倒是一個富饒的地方。連這里的老百姓都有這么一句俗話:‘平山不貧,阜平不富’,尤其是滹沱河兩岸,真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的‘烏克蘭’”。
第二天,朱德派他的秘書潘開文、衛士長齊明臣,由聶榮臻的一位副官陪同,騎馬沿滹沱河南岸逆流而上,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查看,一直走了30多公里到了洪子店鎮,也沒有找到理想的地方。渡過滹沱河,他們沿著北岸順流而下。沒走多遠,三人眼睛一亮,幾乎同時問了一句:“這是什么地方?”農民們看他們穿八路軍的服裝,便熱情地說:“這個村子叫西柏坡。”三人回來報告說選定了西柏坡。劉少奇忽然想起了什么,問潘開文:“西柏坡?是不是有個柏樹傳說的村子?”“劉少奇同志去過那兒?”潘開文感到很意外,因為,他今天真的在西柏坡聽到“柏樹”的傳說。“是主席講的。我們離開陜北的那天,主席對我說,‘你們到白毛女的故鄉去吧。聽說那里有個西柏坡,是個十分富饒的地方。’怎么會這么巧,你們偏偏就選了這個西柏坡!”
考慮到這次中央工委選定的地址可能就是將來中共中央要安家的地方,劉少奇和朱德商量了一下,決定再派幾個人到西柏坡認真考察一下。第二次考察西柏坡的是安子文和廖魯言等人。他們也認為那里不錯,是黨中央落腳的好地方。至此,西柏坡終于浮出水面,站在了歷史的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