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好蓮田,整好地 栽培高產籽蓮要求選擇水源好、陽光足、土質肥、土層厚的壤土田。為了實現優質安全生產,還要求蓮田遠離工礦污染區,并選擇潔凈水源。蓮田要深耕多耙,尤其是籽蓮臨栽前要再耕耙一次。
二、選用良種,適期播種 經過我們近年的比較試驗,太空蓮36號表現優質高產。該品種每667平方米(1畝)產蓮蓬6500個左右,每蓬平均有蓮子19.5粒,平均單粒重1.05克,每667平方米產干蓮籽一般在100公斤以上,最高達135公斤。全生育期165天。適宜移栽期為氣溫穩定通過12℃以后,長江中下游地區為3月底至4月初。每667平方米栽160~200株(300~400個藕頭),株行距1.5米×1.5~2米,藕頭向田內,以三角形定植為好。
三、足準施肥,科學管水 首先是基肥要施足,耕耙前每667平方米施入優質豬牛欄糞2500公斤、磷肥75公斤,或餅肥100公斤、磷肥75公斤以上。其次是追肥足,667平方米施尿素35公斤,氯化鉀15公斤,餅肥50公斤以上。施肥要準,尤其是追肥,在“早施立葉肥,穩施始花肥,重施花蓬肥,補施后勁肥”的原則下,看苗、看地、看生育期、看天追肥。立葉肥用尿素3公斤、氯化鉀1公斤拌和施于立葉一側深10厘米處,隔1葉施1穴;始花肥用尿素5公斤、餅肥50公斤撒施;花蓬肥于“芒種”、“夏至”、“小暑”三個節氣前后,分別施用尿素7.5公斤、氯化鉀5公斤;后勁肥于大暑前后看苗補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3公斤左右。蓮田灌水遵循“淺—深—淺”、“淺不露泥,深不過尺”的原則,前期淺水,以利提高土溫,促早生快發;中期深水,以達降溫保濕,促花多、蓬大、蓮子飽滿;后期淺水,以利成藕。
四、去藕摘葉,及時轉頭 當蓮鞭長出5~6片葉時,種藕逐漸變黑腐爛,產生有毒物質,新鞭一般不易向種藕處伸長,此時去除老藕可增加蓮田有效面積。藕田封行時,摘除浮葉和枯黃的無花立葉;生長盛期,摘除無花立葉;采摘蓮蓬時,隨手摘除同一節上的荷葉(分布稀疏的荷葉不摘),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立葉走向田埂1米左右時,應及時于晴天午后轉藕頭,使其指向田內。
五、綜合防治草、蟲、病害 當蓮田抽生立葉時即開始中耕除草,以后每隔15天進行1次,至封行前結束。蓮田養魚有利于防治雜草。蟲害主要是斜紋夜蛾和蚜蟲。防治斜紋夜蛾,若是大面積成片栽蓮,可采用大型黑光燈誘殺,每667平方米成本僅幾角錢;若是小面積栽培,可人工采摘三齡前幼蟲群集的荷葉,踩入泥中殺滅;藥物防治可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殺。蚜蟲用40%樂果或大功臣1500倍液噴殺。病害主要是腐敗病,老蓮區為避免危害,可采用不帶病和抗病品種,及時拔除病株,增施石灰和磷鉀肥,水旱輪作等,以防為主。(安徽省望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孫雙杰 郵編:246200 電話:0556-718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