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修身養性快樂多嗎?
答:修養與快樂成正比,有修養的人由于平時注意修身養性,快樂自然就多;修養差的人容易發脾氣,快樂相應就少。人生的種種較量實際上是修養和謀略的較量。例如修養差、心胸窄的人朋友少;修養好、度量大的人朋友多,做生意的機會也多。一個少修養重錢財的人,只能做金錢的奴隸。有了錢就花天酒地,“今朝有酒今朝醉”,其痛苦必然多于快樂。快樂與修養結伴,痛苦往往與貪欲為伍。但是養生之道講辯證法還重在調適。“適”,本意為切合、相合、舒服、適養,即為符合自身情況,恰到好處地養生。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度和量,養生同樣不例外。適養,有助于身體健康,幫助人們延年益壽。
問:早晨可不可以喝牛奶?
答: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都向往著早上吃面包、喝牛奶的日子,而今這已是普通人家一般都能達到的生活標準,這時卻出現了“清晨不宜喝牛奶”的說法。根據是“牛奶里含有色氨酸等具鎮靜作用的物質,喝了它有催眠作用,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我不知道提出此觀點的作者是否經過嚴密的觀察、對比,但據一般觀察,清晨喝牛奶并不會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相反,以牛奶做早餐,人的精力更旺盛。這是因為牛奶中有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及鈣質,營養價值高,早晨以牛奶作為面包、饅頭的佐餐品是恰當的,既保證了適當的營養成分和比例,又不使它排空太快,影響吸收。色氨酸也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雖有一定的鎮靜作用,但這種作用很微弱,更何況正常人體內本身就有一個“生物鐘”現象。早晨醒來后,隨著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等內分泌激素的升高,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整個機體的代謝活動也逐漸增強,從抑制走向興奮,這些足以抵消色氨酸等物質的微弱鎮靜作用。事實上也沒看見有誰因早上喝牛奶而昏昏欲睡或精神不振,因此,從整體來看,清晨喝牛奶并無妨礙。
問:空腹不能吃糖嗎?
答:糖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它能迅速地提供人體的熱卡能量,腦細胞對糖的需求尤其迫切。血糖過低可使人昏睡、昏迷乃至死亡,如能及時地補充糖,往往可起死回生,恢復活力。現有人提出“空腹吃糖”有礙于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因為糖與蛋白質的分子結合,可出現蛋白質的聚糖作用,會使蛋白質的分子改變。其實在空腹饑餓時吃糖(如果沒有其他食物可吃),能簡捷地提供人體能量,使身體很快恢復元氣,且此時并未吃蛋白質何來影響蛋白質吸收?再說糖與蛋白質的分子結合力并不強(如正常人體內的血紅蛋白,被糖化的均在6%以下),即使糖與蛋白質同吃(如吃牛奶、雞蛋時放一兩匙糖)也無妨,何必為此提心吊膽?當然,大量吃糖是不可取的。
問:服用維生素多多益善嗎?
答:有人倡導常服大劑量維生素C、E等可防癌、防感冒、防衰老,現已有不少人正用此辦法來保健養生。殊不知維生素雖然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但長期過量的攝入并不會增強它們對人體的有益作用,反而會派生出許多毒副作用,甚至產生嚴重后果。如已發現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A、D(每天大于5~10萬國際單位),可出現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血鈣增高、腎結石、腎功能損害等病癥;大量的維生素A會減少腦血流量,嚴重者可致頭痛、腦水腫。
過量的維生素B可致四肢麻木、神經中毒癥狀及行走困難。大劑量的維生素E可致凝血機制障礙及垂體功能紊亂、性腺功能紊亂,超大劑量可致橫紋肌損害、睪丸損傷、腦軟化。大劑量的維生素C(每日3~10克)可引起胃痛,妨礙紅細胞的生成而貧血,腎臟可產生草酸鹽結石,超大劑量甚至可致畸胎和癌癥發生。可見維生素也并非越多越好,原則上應是缺什么補什么,少了不行,太多亦有害,不能盲目地補充。
(回答:阿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