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所謂無性婚姻,即夫妻雙方主動或被動地形成沒有或很少有性愛的新婚姻模式。它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當事人有心理或者生理方面的疾患。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帶領36名研究員,歷時一年,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的隨機抽樣調查,在全國60個地方對3824名20歲到64歲的男女的性生活狀況進行了了解,結果發現:在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個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過1/4(28.7%),在最近的一年里,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則占6.2%。
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在愛情婚姻中,如果一方生理有缺陷,就不可能和另一方結合在一起,即使勉強結合在一起,也不會有幸福快樂,有的甚至走向離婚……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的一位年輕人,在飽嘗生理缺陷帶來的種種苦痛之后,萌生了一個念頭:替生理有缺陷的人牽線做媒。他是怎樣萌生這樣的念頭的?
2005年2月15日,記者在廣東省深圳市公明鎮上村一出租屋里,采訪了本文主人公段小海夫婦,聽他們講述了一個心酸故事……
一
今年31歲的段小海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人。2000年7月,他從長沙一所技校畢業,一個多月后,他在株洲河西區一家臺資工藝廠找到一份工作。段小海長得英俊瀟灑,加上善良隨和又熱情,深得工廠同事的喜歡。段小海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被大家戲稱為“三好男人”。許多女孩都有意無意接近段小海,旁敲側擊向他表白心跡。面對女孩的表白,憨厚善良的段小海又高興又憂慮,高興的是被眾多女孩子追求,從側面說明自己有魅力;憂慮的是,他自青春期后就染上了自慰的惡習,如今根本無法施展男性的雄風。他看過許多報紙雜志和影視才明白:像他這種情況,是不適合結婚的,即使結了婚也不會幸福快樂……為了醫治自己的“難言之隱”,他前前后后花了近萬元錢,到最后還是“不行”。
段小海委婉地拒絕了許多女孩的追求,他內心痛苦、壓抑而無奈。在追求段小海的女孩中,彩繪部的李春紅最執著最熱情,段小海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嘗試著和她談起了戀愛。
熱戀幾個月后,兩人感情已發展到如膠似漆的地步。后來,兩人在工廠邊上租了間房子,過起了模擬夫妻的生活。
2000年11月25日,在電影院看過一場韓國言情電影后,兩人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可任段小海怎么努力,都一次次以失敗告終,一連數天都這樣……李春紅對段小海漸漸有了微詞。
“你在欺騙我,你‘有病’……”李春紅在忍受一次次的折騰后,終于爆發了,“你為什么不早說呀?”
“我……我沒欺騙……”段小海猶如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脫光了衣服,他從李春紅眼里看到了失望、茫然和無奈,他也知道這場愛情已走到了盡頭。被李春紅拋棄后,段小海覺得在同事面前無地自容,他決定辭工。
2000年12月5日,段小海在長沙市區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做宣傳員的工作。經歷愛情創傷之后,段小海變得沉默寡言,每天默默上下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他英俊的外表和獨有的深沉,很快博得了打字員寧艷萍的好感。寧艷萍是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人,溫柔賢惠、善解人意。但段小海一想到自己是個“不健全”的人,他立刻拒絕了對方。這之后,又有一位策劃部的女孩向其表示好感,段小海同樣冷漠地拒絕了對方……他心里苦啊!可又有什么辦法呢?他曾為自己的病咨詢過長沙幾個大醫院的醫生,被告知,要治好他的病,不僅要花好幾萬元錢,還要休養很長一段時間。幾萬元錢對于收入微薄的段小海來說,無異于一個天文數字啊。
對愛情充滿向往的段小海,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作了最壞的打算——打一輩子光棍。
他拒絕幾位女孩之后,在廣告公司里漸漸有了議論,有人說他是同性戀,有人說他“有病”,還有人說他孤芳自賞……像上次一樣,段小海抵不住流言飛語的攻擊,索性選擇了辭職。到2001年4月底為止,他陸陸續續進了七八個工廠,到每個工廠沒做多久就辭工,錢沒掙到多少,人倒累得心力交瘁。
他多想在花樣年華找一位心儀的女孩共享甜蜜愛情;他多想告訴可愛的女孩,給自己一點時間醫治疾患;他多想掙一大筆錢,醫治好自己的病,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收入微薄又無一技之長的他,面對殘酷的現實,除了無奈還是無奈。憂愁加上焦慮,段小海感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那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差。每每看到一對對年輕戀人卿卿我我的幸福模樣,段小海內心就像油煎一樣……
2001年2月,段小海從湘潭青山橋一家家具廠辭工出來后,在衡陽一家采石場找到一份工作。采石場是清一色的男性,段小海終于過上了“清凈”的生活。
采石場的工作枯燥無味,每天下班后,工友們以搓麻將、上發廊打發時間。段小海卻迷上了上網,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他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也重新拾回了做男人的尊嚴。令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他會邂逅同樣“有病”的湖北監利女孩張美萍。
二
段小海與一位網名為“對愛絕望”的湖北監利女孩張美萍聊得很投緣,漸漸地,雙方都把對方當作自己“感情”的寄托,以至于發展到后來,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
段小海想,反正彼此天各一方,又未曾謀面,將自己的心事說出來,豈不更輕松?從這之后,段小海真的將自己的際遇一一說給對方聽。令他沒想到的是,對方也是一位生理有缺陷的人,只是情況與自己不同。對方是在打工時被人強暴,從此之后一行男女之事就痛不欲生……段小海向對方表白了愛意,張美萍迅速作出了回應,委婉地接受了段小海的感情。
2001年12月3日,兩人在衡陽見了面。“美萍……”猶如前世早已約好,他們彼此一見如故,緊緊相擁在一起。在段小海簡陋的出租屋里,張美萍一住就是一個星期。他們在生活上相互關愛,相互激勵,雖然沒有身體的接觸,他們的心靈卻默契地結合在一起……他們領略了“柏拉圖”式愛情的幸福溫馨。
2002年2月16日,張美萍辭去家鄉的工作,正式搬來與段小海同居。張美萍在采石場幫人做飯洗衣,段小海每天頂著烈日運沙石,他們雖然收入微薄,但生活卻過得充實而溫馨。入夜,他們用別樣的親熱方式代替了肌膚之親,塵封的人生理想再次被點燃,段小海打算在采石場扎扎實實做幾年,積攢一筆錢,然后成家,再做其他的生意。
“美萍,若不是遇到你,說不定我這一輩子都打光棍啦!”一天晚上,段小海將張美萍攬入懷中喃喃細語。
“若沒遇到你,我還不是嫁不出去呀!”善良的張美萍幸福地笑了,“要是所有像我們這樣的人都能有個家該多好呀!”
兩人不知不覺談到了當今社會上的“無性婚姻”,對生理缺陷有切膚之痛的段小海向張美萍提議,不如為生理有缺陷的人做紅娘。張美萍立刻贊成,她笑著說:“我們為眾多有生理缺陷又渴望愛情的人找到知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呀!”
這之后,兩人在網上交友,就特別注意尋找那些生理有缺陷的人。但作為隱私,誰會將自己的事告訴別人呢?兩人在網上找了近一個月時間都沒有收獲。
2002年4月5日,張美萍在網上遇到了一位“知己”,對方是湖北襄樊人,因先天性無陰道,次次與愛情失之交臂。無獨有偶,4月13日,段小海在網上也邂逅了一位“知己”,湖南株洲的一位男孩,因先天陰莖短小而無法過正常的夫妻生活……
段小海立刻將湖北女孩介紹給株洲男孩。2002年6月3日,兩個人在段小海的出租屋里見了面,彼此大有相見恨晚之意。2002年12月5日,段小海聽到好消息:兩人準備在年底籌辦婚事……
這之后,段小海和張美萍陸陸續續為一對對有生理缺陷的男女牽線做媒,絕大部分人都走到了一起。
看到一對對有缺陷的有情人成了眷屬,善良憨厚的段小海和張美萍內心比吃蜜還甜,他們理解“同類人”的疾苦,他們的干勁兒越來越大,信心越來越足……
到2003年2月為止,兩人先后撮合了35對有情人。他們發現,在現實生活里有生理缺陷而無錢醫治又渴望愛情的人很多很多,只是受世俗觀念的影響,都不敢將自己的隱私說出來。而現在的婚介所只為“身體健康”的男女服務,身體不健康的便成了被愛情遺忘的人。他們覺得自己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另類”事業,無形中幫了很多人的忙。
為了找尋更多的“同類人”,段小海陸續在報紙雜志上登了別具一格的交友留言:如果你是一位生理有缺陷又渴望擁有愛情的人,請放飛手中的信鴿,我會為你找到情感停泊的港灣,電話是……
交友留言刊出后,兩人的“業務”越來越繁忙。他們為有生理缺陷的人做媒的事,很快在采石場傳開。老板不理解他們,要求他們自動離職。
2003年6月20日,段小海和張美萍在株洲郊區租了一間房子,一邊找工作一邊替“同類人”牽線做媒。到2004年2月為止,兩人撮合105對“同類男女”成了眷屬。
三
2004年3月15日,段小海和張美萍在株洲東區一家電子廠落腳,令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事不知為何被一家報社獲知,記者隨即對他們進行了采訪。段小海心想,這樣也好,媒體一宣傳造勢,對自己日后的“工作”更有幫助。當他們的事跡見報后,兩人仿佛一夜之間成了“名人”。后來的日子里,電子廠的工友一概用“帶色”的眼光看待兩人,各種非議、謠言鋪天蓋地而來。段小海還發現,有幾次到浴室洗澡,幾位工友甚至偷窺他的下體……張美萍的際遇也與他大同小異。在巨大的壓力下,兩人悄悄離開了電子廠。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經過媒體的宣傳,兩人像被打上了標記,他們無論進到哪個廠子,沒多久就會被認出來。
“小海,我們回家吧,我感到好累呀!”輾轉漂泊一段時間之后,張美萍撐不住了。段小海一臉困惑地說:“我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理解我們的。我們不能放棄呀!”張美萍堅毅地點點頭。
2004年5月21日,兩人回到了家鄉湖南株洲炎陵。原本以為在家鄉可以過一段清凈的日子,殊不知,他倆的事情被在株洲打工的老鄉傳到了家鄉,思想傳統保守的父老鄉親也用“帶色”的眼光看待兩人。
別人不經意間的談笑,深深傷害了段小海夫婦的自尊。為了“避嫌”,為了前程,段小海和張美萍踏上了遠赴廣東的列車。
6月14日,兩人在深圳龍華鎮三和村一家工藝廠落腳。生活安定下來之后,他們又開始繼續自己的“事業”。
為人做媒是需要花時間的,兩人常常在加班很晚之后,還到網吧聯系“業務”,很多時候不得不請假去約見當事人,這無形中就影響了工作,工廠老板就炒了他們的魷魚。這之后,兩人又換了幾個工廠,都遭遇了同樣的命運。看來,邊打工邊為人做媒這條路根本行不通,但人在他鄉,無依無靠又能怎樣呢?
2004年10月5日,他們為深圳公明樓村一位廢品站的老板介紹了一位“紅顏知己”后,廢品站老板當即出資讓兩人收廢品。段小海兩人終于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他們一邊撿收廢品,一邊無償為人做媒,日子過得充實而快樂。
令段小海感到困惑的是,每次回家鄉,別人都對他指指點點。有人說他做這事純屬“無聊”;有人說他想標新立異,借機炒作自己以達到出名獲利的目的……
段小海走到哪里都備受關注,他默默忍受著這一切,他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理解他、相信他、支持他。記者采訪段小海時,他對自己的事業充滿信心。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像正規婚介所一樣,為那些“另類”人群服務。
編后語:
現代生活中,生存壓力的加大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患,但是,他們渴望得到甜蜜的愛情,也有權利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所以我們應該正視這種現象,理解、支持并幫助他們去獲得自己的幸福。其實,性并不是決定婚姻幸福的惟一標準,心靈、肉體的融合再加上經濟的豐富等因素,才是產生美好婚姻的基礎。
在婚姻中,靈魂、性愛、經濟等三大要素,更多的人認為應把靈魂放在首位,因為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情,首先是一種心靈上的相互吸引。在當今科學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夫妻生理上和性愛上的不協調,一般是能用科技和藝術的方式來彌補的。因而,“無性婚姻”猶如一件未精心制作的衣服,只要精工細做,夫妻雙方是完全可以使婚姻生活逐漸達到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