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漫長歷史中,100年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20世紀在人類的全部歷史中是無與倫比的財富伴隨商業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迅猛發展。《紐約時報》在100年中記錄下了商業史上許多重大的變革,它們至今仍然停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它們曾經是也一直是人類劈波斬浪時代最優美、最浪漫的產物。
1、摩天大樓
隨著現代建筑藝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梯的出現,大樓可以造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各公司之間競相要建造世界第一高樓,以此作為衡量巨大成功的標準。縫紉機制造商辛格公司第一個宣布要奪此殊榮,接著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也宣布了建造摩天大樓的計劃。
《辛格大廈不久將被趕上》
許多個月以來,百老匯的人們不時仰著脖子觀看辛格大廈這座高聳入云、高達612英尺的宏偉建筑,然而,辛格大廈尚未完工,大都會人壽保險大廈宏偉的鋼架結構就已在麥迪遜廣場上矗立起來了。
上星期,記者乘坐建筑工人的電梯飛快上行,其速度之快,使地球引力似乎都不起作用了。在疾風勁吹的658英尺高的樓頂,俯瞰新奇而陌生的紐約,為數眾多的高樓就像一排用鋼筋水泥造成的山丘,你還可以見到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海面,而長島城猶如一張布滿小方塊的綠色桌子。(1907年12月29日《紐約時報》)
2、廣播和電視
20世紀20年代,新發明的娛樂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920年匹茲堡的KDKA成為第一家開播的無線電臺。在20年代結束之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全國廣播公司(NBC)已經成立。
1927年,《紐約時報》在頭版報道了一次電視展示,紐約人從一個長3英寸、寬2英寸的屏幕上收看、收聽了商務部長的講話。一位喜劇演員還在節目中講了幾個笑話。
《那是在12年前》
星期三,廣播業迎來了它的第12個周年紀念日。正是在1920年的11月2日,第一家無線電臺KDKA在匹茲堡開播,播送了一場競選的最新消息。當時的聽眾是用自制接收器接收電碼信息的無線電業余愛好者。
一家有遠見的百貨公司做廣告推銷無線電零部件,一門非凡的產業由此誕生。電臺建到哪里,哪里的收音機需求量就激增。播音員激動的聲音傳遍了市區的各個角落,拳擊臺邊的賽況成為最受歡迎的廣播節目。許多專業演員面對這不會說話的裝置,告訴聽眾,能為幾百萬人唱歌,自己感到有多么的高興。(1932年10月30日《紐約時報》)
《遙遠的演講者在這里看得見也聽得到》
昨天下午,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在華盛頓發表演講。身處紐約的觀眾既聽到了他的講話,也看到了講話的他。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下屬貝爾實驗室發明了這個電視裝置,抹去了演講者和聽眾遙遠的距離。時間上和地點上的差距都消除了,觀眾看到胡佛臉部表情變化的時間只比他身邊的人慢四分之一秒。(1927年4月8日《紐約時報》)
3、尼龍
“時髦與領先”有時候似乎是商業上常用的廣告語,尼龍便是其中一種。它是1930年發明并在接下來8年中耗資2700萬美元加以開發的一種纖維。1938年它被首次公之于眾后,《紐約時報》擔心,喜歡時尚的女性也許不會喜歡這種“像鋼鐵一樣結實”的長統襪。但在一年之后,該報報道了人們蜂擁而至購買這種長統襪的情況。二戰期間,尼龍取代絲用以制造降落傘以及軍用汽車的迷彩服。
《挑戰時代的襪子》
廠商現在向所有的女性允諾,一種新型襪子的纖維將像鋼鐵一樣結實。要知道,有一雙不受脫絲影響的人造絲長統襪是很妙的,像鋼鐵一樣結實的長統襪對有小孩的父母來說,其用處之大是顯而易見的。(1938年10月29日《紐約時報》)
4、跨洋航班
在查爾斯·林德伯格獨自飛越大西洋12年之后,買一張機票從美國飛往歐洲就成為現實。1939年6月28日,泛美航空公司一架飛機從紐約長島起飛最后到達馬賽。飛行時間22小時,單程票售價為375美元。現在,飛機成為最重要的遠行運輸工具。
《大型飛機開展越洋航空服務》
昨天下午,22名乘客登上長島的大型客機,經過22小時的飛行,他們將抵達歐洲。數千觀眾看到飛機起飛,一名年輕的姑娘對即將坐飛機的母親說:“給我寫信。”她的母親笑著說:“信還沒到,我就已經回來了。”(1939年6月29日《紐約時報》)
5、電子計算機
1946年,計算機時代的曙光出現了。一臺二戰期間秘密開發的叫做恩亞克的機器,掀開了神秘的面紗。它有18000根真空管,幾乎占去了一個長30英尺、寬60英尺的房間。幾年后,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現在,從大到飛機小到玩具的所有物件中均可找到這種裝置。
《電子計算機閃動著答案,將會加快工程的速度》
陸軍部昨晚宣布了一項戰時最高機密:一臺令人驚奇的機器。恩亞克上面布滿各種控制和指示材料,當按下按鈕時,一些控制板上的粉紅色氖光燈就亮了。燈的旁邊就打著數字。一位博士告訴觀看演示的人群說:“仔細看著,否則你會錯過的。”大多數參觀者還是沒有看到,將97367乘5000次冥這個運算,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完成了。
制造這臺機器花費了20多萬個人時,包括50多萬個焊接接頭,耗資40萬美元。三年多前,它還只是個想法,今天它也許是最偉大的電子發明奇跡,除了天氣預報,飛機、火箭以及研究星球運動時會有更高的精確性。(1946年2月15日《紐約時報》)
6、空調
空調是由卡里爾于1902年發明的,到20世紀20年代,它已用于電影院了。但是直到1951年,家庭用戶才開始購買空調。到50年代中期,房屋開發商發現空調尤其是中央空調,是一個很大的賣點。
《熱銷的空調出口正使熱帶氣候變得涼爽》
這些天在一位酋長的宮殿里,一座香港的劇院里,甚至一個土著小屋里可能都有同一樣東西———空調。空調行業非常高興地把這一潮流看作只是剛剛起步。盡管人們主要是為了追求制冷的好處,但工作效率、健康和聲望也激發了購買力。正在熱帶和其他地區興起的現代旅游設施中,空調已經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東西”,它已更加普遍地用于辦公樓和住宅中。(1957年5月26日《紐約時報》)
7、呼啦圈
1958年一種呼啦圈時尚席卷了世界許多地方。因為沒有人擁有專利,幾乎任何人都能進入這一行業,許多商家迅速取得了利潤。
《流行的呼啦圈使人們旋轉起來》
一種新的玩具———塑料呼啦圈在各地到處旋轉開。制造商們加班加點來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如果有終點的話,現在似乎還看不到。大人孩子互相比賽,搖擺著身軀,使呼啦圈不停地旋轉。就像曾在年輕姑娘中流行的緊身褲一樣,呼啦圈并不像通常那樣在商店的某個柜臺出售,而是在商店的每個角落出售,只要有一塊空間和一個銷售員就行。(1958年9月4日《紐約時報》)
8、連鎖店
麥當勞成為美國第一家全國性的食品連鎖店,各地麥當勞的價格被一家英國刊物《經濟學家》用來衡量通貨膨脹。1966年,《紐約時報》第一次記述了它的故事,盡管它的菜單上沒有一樣食品超過29美分,但它的股票在紐交所上市了。
《連鎖店走向華爾街》
一張上面列有10個品種的食品單,使得路邊的漢堡包連鎖店獲得空前成功,并且已經符合在紐交所上市的要求。1948年,麥克唐納德兄弟開創了免下車的自助式餐館,現在麥當勞的股票出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行情板上。(1966年7月17日《紐約時報》)
9、信用卡
信用卡已經成為大多數美國人生活中的必備品。1949年,迪納斯俱樂部首先面向高收入顧客提供這種卡,8年后,運通公司等也加入了這場競爭。1958年,美洲銀行開始了一場變革,發行了面向普通收入者的信用卡。1969年,雖然許多自己發行會員卡的百貨店拒絕接受銀行信用卡,但它仍然火了起來。
《銀行信用卡仍舊火了起來》
一疊嶄新的塑料信用卡,正想要你的錢和迄今為止被大商家所壟斷的收費和分期付款業務。昨天,紐約萬事達卡結算辦公室宣布,紐約市區有近300萬人持有該卡,但一些大商店并不歡迎這些銀行卡,但成千上萬的零售店卻表示認同。銀行卡部門的人士則認為,從長遠來看,他們一定會獲勝,并且會給零售商帶來巨大的好處。(1969年7月8日《紐約時報》)
10、網絡
在因特網突然成長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工具之前,它已經存在了多年,主要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購買商品、進行股票交易和獲取信息,互聯網時代誕生了。
《如果傳媒是信息,信息就是萬維網》
上周,美聯社宣布它將采用一種新的傳播媒介——萬維網,并開始在全球的因特網上傳播其文章和圖片。
萬維網在3年前只不過是物理學家和計算機愛好者們使用的一種研究工具,但它現在已經繁榮壯大,正受到媒體機構、消費品公司以及不同類型行業的歡迎。(1995年11月20日《紐約時報》)
(關山河薦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