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是建筑物的臉面,是溝通內外的設施,還是兩界乾坤的隔障。
中國的門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從古至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從民宅的門到宮廷的門,從廟宇的門到學校的門、公園的門、商鋪的門、樓宇的門、監獄的門、城門等等,大門、二門、邑門、里門、閭門、巷門、坊門、墻門、角門、邊門、腰門……華夏歷史多“門”。有學者對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空間敘事藝術作過研究,稱《紅樓夢》敘事視角是從門切入的。諸多形式和名目的門,折映著各個時代和地域的審美情趣、理想追求,它還是多種文化符號的承載體。
北京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從它建成那天起,也許是世界上出入人次最多的一道門。這些人的社會地位不同,民族、年齡、性別各異。幾百年來,它的關閉與洞開,反映著中國社會制度的更迭和觀念變化。它是中國的歷史之門。
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有個書院鎮西林西村。這個村自明朝建村,村民大都是專為孔府修繕房屋的佃戶。歲月長河中,近朱者赤。崇尚詩文,講求仁道漸成民風,并世代相傳。一家的門是一家人的臉,看看現在村里民宅的門,無不反映著主人的愿望與追求。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葉,東北邊城琿春市春城鄉,政府的門和商場、夜總會同為一門。門的形式沒什么特別,但門里的內容就豐富的多了。
建成于20世紀末的上海浦東金茂大廈,高420.5米,是美國芝加哥SOM建筑事務所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它是上海浦東的地標性建筑。據說,建筑師的設計靈感,是從中國古塔建筑特點獲取的,它集中華兩千年寶塔建筑之大成,融會了當代世界建筑新技術,是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世界潮流的完美結合。再看它那幾個樓門,別具特色。
絲綢古道新疆和田以北的塔克拉馬干沙漠上,兩根立柱架一根橫木,就成了一個門,簡潔、和諧。這是沙漠之門,自然之門。
西藏昌都強巴林寺的一個門環上,系滿了哈達。它是一種裝飾,還是一種寄托?
曲阜的孔府,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邸,亦稱“衍圣公府”,它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建筑。它那黑漆大門上的門環,也稱鋪首,和五臺山某寺廟的朱漆大門上的鋪首同為獸面。這一傳統門飾,含有驅邪的意義,其威嚴斥諸視覺。在這一門飾形式里,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
在幾千年的民風世俗熏染中,中國的門變得色彩紛呈,內涵豐富。在“門”中漫步,隨時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與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