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老字號,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個企業,一個商號,甚至是一塊招牌,因其獨特的經營方式和文化內蘊而得到大眾的認可和信賴,在數十上百年間長盛不衰。“老字號”便成為民間大眾對這些商號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譽稱。
跨國公司頻頻進入的今天,山東的許多老字號仍能讓很多人耳熟能詳。濟南瑞蚨祥、青島亨得利、煙臺張裕、濟寧玉堂醬園、萊蕪“順香齋”香腸……這些經歷了百年風雨而積淀成的“金招牌”,成為齊魯經濟發展史中的耀眼明珠。
“老字號”源遠流長
山東的“老字號”可謂源遠流長。有學者認為,山東的老字號應追溯至南北朝時期。早在那個時候,山東的當鋪業已相當繁榮,那些醒目的當鋪招牌就是山東早期的老字號標識。到了明清時期,山東的老字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進入了一個旺盛期,一批商號店鋪如潮涌現,僅享譽大江南北的知名老字號就有100多家,成為當時社會的“名牌”,且有許多被載入書冊并延續至今。
山東老字號大量出現緣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北靠京津要沖,南鄰蘇皖富庶之鄉,西接中原重地,東臨黃渤二海,兼具海陸之利。更為重要的是,京杭大運河貫穿山東西部,南北貨物通過河運在山東集散,給山東老字號的生成與興盛提供了天然的便利。于是,大運河沿岸、東部沿海地區以及魯中的濟南、博山等地分別成了各具特色的手工業和商業中心,大量的店鋪、商號聚集其間。
山東的老字號主要集中在三條線上:一是大運河線。貫穿魯西的大運河帶動了濟寧、聊城、德州等工商業城市的興起,特別是聊城市的臨清,早在明朝初年就已經是華北地區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清朝中葉,臨清有近百條商業街市,集中了不同行業的商號,從而形成了商業分區集中的特點,為現代商業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二是膠濟鐵路線。得濟南至東三府的驛道和膠濟鐵路之利,形成了魯中地區的泰安、濟南、淄博、濰坊等工商業城市及重要的工商企業。泰安坐擁泰山,眾多的香客來帶動了泰安城市的繁榮,商業、飲食業相當發達;濟南是行政中心,商業以飲食、生活服務等為主;而淄博的周村是山東中部的絲綢集散市場,以各種絲綢、布匹店為主;濰縣交通發達,工商行業主要是糧食、鹽、染料、煙草、布匹,尤以鹽和典當業最為興盛;工礦業發達的博山,形成了冶礦、陶瓷和玻璃三大產業。三是東部沿海線。由于海上交通和貿易的便利,一批商業碼頭和商業城市隨之形成。今天的青島、煙臺等城市就由當時的商業中心發展而來。
興于通行之便
19世紀末以來,山東經濟的轉型決定了山東的工商業結構和分布重新布局,老字號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由于公路和鐵路的興建,原來作為南北大動脈的京杭大運河由盛而衰,兩岸城市中的工商業和老字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一部分老字號遷往新的工商業中心,留下的大部分也風光不再,逐漸衰亡。而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的通車和濟南、淄博、濰坊同時開埠,使這幾地成為山東老字號新的聚集地。東部沿海城市青島港、煙臺港等近代港口的通航,也使沿海城市迅速形成新的工商業經濟繁榮之地,一大批老字號快速興起。
此間,中國眾多口岸開放,對外交往頻繁,為了便于從事國際貿易,國內和國外商人在煙臺、青島兩地開辦商行、洋行,從事貨物的進出口活動和各種雜貨經營,兩地工商業盛極一時,各種商號林立。在這中間,“張裕”、“青島啤酒”這兩個名字特別需要提及。20世紀初年,煙臺的商號有1000多家。外商興辦的各種船舶修造廠、繅絲廠、機器廠、煙草廠盛極一時。1892年,華僑商人張弼士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張裕公司聘請洋酒師,采用國外先進的釀酒工藝和設備,釀造出獨特風味的葡萄酒,中國的葡萄酒生產由此走上工業化生產的路子。僅僅十幾年,張裕成為中國葡萄酒“第一釀酒廠”,產品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張裕金獎白蘭地”馳名天下。
20世紀初,作為山東第二個開放口岸的青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很快超過煙臺位居山東第一大港,加之膠濟鐵路的修成,青島以海陸交通皆便利的優勢成為山東新的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帶,一批老字號企業應運而生,尤以綢布業、餐飲業、文化娛樂業最為突出。1903年8月,享譽世界的“青島啤酒”的前身——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成立。該啤酒公司由英國和德國人合辦,采用德國的釀造工藝,是中國第一座以歐洲技術建造的啤酒廠。時至今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在香港和上海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啤酒”成為一個馳名世界的品牌。
恪守誠信之道
歷經百年,山東老字號在發展中呈現一番特色。從地域上看,在運河沿岸城市、鐵路沿線及臨海地區,老字號數量多、規模大,而且呈現集中分布在某些繁華商業和居民區的特點。以濟南為例,上世紀初濟南開埠之后,伴隨著膠濟鐵路的開通,位于火車站附近的經二路很快形成了商賈云集的商業中心,瑞蚨祥、宏濟堂、泰康、精益等眾多的百年老店紛紛來這里搶灘,成就了一段商業神話。在經營特色上,老字號的技藝和信譽是支撐這些商號興盛百年的法寶。綜觀百年老字號,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祖傳秘方”或獨門絕招,靠著這些別家所生產不出來的高質量、獨風味的產品,老字號得以立于不敗之地。再者就是老字號的經營信譽。立足于大眾,恪守誠實守信的經商思想,在經營中靠良好的信譽得到顧客的長久的信任與支持。位于濟南經二路的瑞蚨祥老店門口左右有八個大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八個字是瑞蚨祥在100多年的經營之道。
山東老字號的行業特點十分明顯,早期以商業、飲食業和藥鋪等與民眾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商號居多,地域和民族色彩濃厚,特別受老百姓的喜愛。其雖然規模較小,但分布廣泛,以精湛的工藝、周到的服務和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深得消費者的信賴。老字號的人氣鼎旺,百余年間長盛不衰。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的傳入,山東的近代工商業開始形成,紡織、卷煙、火柴、陶瓷、造紙等行業獲得全面發展,一些老字號工業企業自此孕育成長。這些老字號采用了西方國家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產品涉及社會的多個層面,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老字號多是家族企業,家企不分的經營特征決定了這些老字號潛藏著致命的缺陷,秉承祖制的經商思想和任人惟親的選才辦法,令多數企業重傳統而輕創新 ,無法因時世之變而易章改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變化,老字號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方式慢慢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慣有的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其商業神話也成昨日黃花。20世紀50年代以來特別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山東的老字號分化成三個陣營:有些實在難以為繼,破產倒閉,從此銷聲匿跡;有些在勉強維持,慘淡經營;還有一部分在發展中不斷創新,企業成長為業績卓著的現代企業,老字號重現新活力。
不管逝去還是重生,老字號為山東數百年經濟的發展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維系其百年繁榮的經營之道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鑒,特別是老字號重視自主知識產權和講求誠信經營,都為現代企業謀求百年大業所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