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同學,一定還記得“張飛”這個英雄人物吧。他說話直來直去,毫無遮攔,一看便知是個性格直率的人。可見,人物語言的描寫對于豐富人物的形象是多么重要啊!
怎樣寫好人物的語言呢?讓我們先來讀讀下面幾段話:
1、媽媽俯下身子,輕聲地對我說:“剛盛的飯菜很燙,小心點兒,別燙著手,啊!”
2、“不!我要!我要!我就要!”表妹跺著腳大叫起來。
3、“真對不起,失陪了。”李叔叔神情焦急地對我們說,“剛才醫院里來了個急診病人,我得馬上去處理一下。”
4、“你這老頭子,又耍瘋。這像啥樣?叫外人笑話。”
讀了這幾段話,你是否領悟到了語言描寫的方法?下面老師教你幾招:
絕招一:什么人說什么話
俗話說:“什么樹開什么花,什么人說什么話。”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如果不同,他們說的話也就會不同。比如,從第4段話中我們可以猜出說話的人是位老奶奶。所以,語言描寫要做到寫誰就要像誰,把人物的特點寫出來。
絕招二:小小話語見精神
寫好人物的語言,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比如,從第3段話中我們能夠看出李叔叔一定是個優秀的醫生,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作文就要將能夠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話語寫好,讓“語言”說話。
絕招三:描寫宜短不宜長
許多同學描寫人物語言時,總喜歡讓人物說大段大段的話。這樣一來,文章就會顯得不夠簡練。我們要學會對人物的語言進行加工,選擇重點的話語來寫,不要太長。比如,第1段話中“媽媽”說的話不多,但卻可以看出她對“我”的關愛,而且作者用短句來描寫,就像生活中的語言。
絕招四:靈活變化好處多
一個人說話時,總要表露出相應的表情與動作,把它們描寫出來,可以增強表達效果。比如,第2段話中加入了“表妹”的動作——“跺著腳”,生動地寫出了她“任性”的性格特點。另外,為了使描寫更加生動活潑,可以靈活使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如提示語在前,或提示語在后,還可以把提示語放在人物說的話中間。當然,如果讀者能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到是誰說的話,也可以把提示語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