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之秋,當(dāng)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這是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中的一段,它使我想起了我的故鄉(xiāng)——紹興的秋。
紹興的秋,是南國之秋,也是一個金色的秋,一個令人回味的秋。因而秋季也是我的最愛。它不像春天那樣嫵媚,卻有著春的溫暖;它不像夏天那樣瘋狂,卻有著夏的熱情;它也不像冬天那樣蒼白,卻有著冬的冷漠。除此之外,它還有一份自己的瀟灑與樸實。
水鄉(xiāng)的梧桐在秋季自然是“樹中之王”。它那掌狀的葉子有三裂的,四裂的……直到七裂的,可是,這些細節(jié)在人們眼里似乎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那半黃半綠的模樣和它那滄桑的質(zhì)感。風(fēng)一陣陣襲來,葉子唱出的歡歌引人注意。它那夏季才開放的小花落了一地,在棕黑色的柏油馬路上,淡黃綠色的“小點”更為引人注目。一陣秋雨來臨,真是“雨打梧桐,更添愁悶”了。
說到秋雨,那又是一番情趣了。
早上還是萬里碧空,不見絲毫云朵,到中午,天就漸漸地沉了下來,當(dāng)天空呈現(xiàn)土黃色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天上已飄下了似針般的雨點,愈飄愈多……到后來,細針就變成了密絲。就這樣,雨要下好幾天,這一點可不同于北方。不過,相同之處也有。就說雨下完后吧,北方是“一陣秋雨一陣涼”,南方不也如此嗎?
水鄉(xiāng)最有特色的果樹要算石榴樹了,它是水鄉(xiāng)的風(fēng)景線:幽幽的,偶有幾點靚(石榴果);它的色調(diào)大部分是暖色,猶如小橋流水和鄰居人家的和諧……而且它像水鄉(xiāng)人般富有個性,它的花有些是不結(jié)果的,似乎是不肯讓人因它的累累碩果而自喜。它那針狀的枝,對生的葉子,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的果,橙紅色的花……仿佛是在向人們訴說著秋天這個季節(jié)。
其實在紹興,黃酒才是人們千百年來一直為之自豪的,在秋天這個轉(zhuǎn)冷的季節(jié)里,它另有一番滋味。要是你站在兩邊是人家的街道上,你一定會感覺到有一股暖氣向你襲來,那便是有人在家里燙老酒。試想一下,你回家后,倒一壺紹興黃酒,然后在灶上把酒煨一下,在疲勞了一天后喝上一口熱黃酒,這滋味能不讓你感謝秋的來臨嗎?
秋是一個讓人感悟的季節(jié)。我時常看著窗外那靜謐的天,看著那被風(fēng)吹動的樹葉……種種情景會讓我靜思己過,回想平時自己的一切。有時我認為秋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可我并不希望它永留人間,因為與其他季節(jié)的輪回才能襯得它更美,讓我更喜歡它!
引文起筆,自然入題。
重筆突出心中的秋,落落大方,張合有力。
著墨畫中畫,景中景,情致別具。
過渡流暢,轉(zhuǎn)移視角。
細說秋雨,給人以享受。結(jié)尾反問,更襯出了水鄉(xiāng)的美。
“石榴樹”道出了豐收的喜悅,也給人以和諧溫馨的幸福之感。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好一幅“水鄉(xiāng)飲酒圖”,描繪出了水鄉(xiāng)的生活畫面。
感悟秋,品評秋,點出秋的可貴。
總評:美是一種過程,只有用心體會,才會感到它的珍貴。小作者便是一位有心人,它讀懂了秋,也理解了秋的底蘊。文章情景交融,獨特的情感處理,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