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出了名的“小饞貓”,正好伯父是個做菜高手,被左鄰右舍譽為“廚師”,所以我最喜歡到他家去當“食客”了。
一天,伯父打電話來,神秘地說:“周末到我家吃好東西,你們肯定沒吃過。”伯父的話吊足了我的胃口。
終于熬到周末了,我們一家人來到伯父家。一進門我就“開門見山”:“伯父,到底有啥好東西吃?”伯父笑瞇瞇地指著一個鐵籠子,說:“看看,就是這個家伙!一般人很難吃得到的!”我走近一看,只見鐵籠里關著一只美麗的鳥兒,它的背呈黑褐色,后頸上長著一縷乳白色的羽毛,嘴勾勾的、尖尖的,黑色鐵鉤般的爪子像鋒利的武器。但它已毫無威武雄風,眼里流露出無奈與哀傷。咦,好像在哪兒見過?突然,我一拍腦門,叫道:“燕隼!”
“伯父,你知道嗎?燕隼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呢!”
“什么保護不保護的,‘物以稀為貴’,吃這種東西最有營養!”伯父不以為然。
“伯父,放了它吧!吃燕隼是要犯法的!”
“放了它?你說得倒輕巧,好多人做夢都想吃呢!”
“放了它吧,你看,它多可憐!再說,為圖嘴巴子的痛快而去犯法,也不好!”媽媽也做起了伯父的思想工作,“難得孩子有這份愛心,還是把它放生吧!”在機關做公務員的爸爸也加入了“統一戰線”:“是啊,這些鳥兒、雕兒的還是不吃為好,它們現在受《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呢!”
我們一家人一唱一和,伯父終于答應了我們的請求。
我打開鐵籠,把燕隼抱出來,放在陽臺上,燕隼抖抖翅膀,“撲”的一聲飛了出去,越飛越高,慢慢地消失在天空中。伯父不無遺憾地說:“唉,到嘴的‘美味’飛了!”
“伯父,這樣的‘美味’以后可不能再吃啊!”我又展開了“攻勢”,直到伯父點頭答應為止。(指導老師:賀建艮)
小樓新貼
一樓樓主:小鹿丫丫
小作者為文章擬了一個非常棒的標題,“美味”怎么會“飛走”?著實吊起了大家的胃口,待我們耐心讀完此文,謎底自會揭開。
二樓樓主:淘氣包子
全文敘事完整,結構合理,語言詼諧幽默,人物性格通過一組組對話描寫凸現了出來。
三樓樓主:甜心番薯
本文主題鮮明,中心明確———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如果能在敘述過程中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效果就更好了。
四樓樓主:橡皮泥巴
讀完此文,我倒覺得小作者不僅僅是位善良的“食客”,更是位聰明的“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