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毛流浪記》描繪了一個失去父母的孤兒,為了活命,歷盡艱辛來到他夢中的“天堂”———上海。初到上海,無處寄宿,他就躺在垃圾車里,結果被清潔工人用垃圾覆蓋;餓得前心貼后心的他,站在燒臘店門口直流涎水,卻冷不防被彈簧門碰得眼冒金星;為了混口飯吃,三毛去賣報,因瘦小搶不過別人,到了晚上,手里的報紙便成了廢紙;去擦皮鞋,剛攢錢買下工具箱,卻被警察收走了,血本無歸;去學拉車,瘦如柴棒的他被顧客的“大砝碼”彈到空中,摔得仰面朝天;去學印刷,老板娘分配他既帶孩子,又燒火、做飯、洗衣服、倒痰盂,最終因力不從心被“炒”掉;去學雜耍,玩命似的練功,好不容易學到幾個招式,卻被地痞流氓砸了飯碗……瑟瑟秋風中,他用來遮風御寒當被蓋的報紙被美國兵丟的煙頭燒為灰燼;他身上唯一的小褂子,洗了沒得換,只好光著身子用火烤小褂子,誰知卻被火燒了個大洞,無奈之余用紙補上,紙又被老板的少爺捅破了;為了撿起掉在地縫的一粒米,他整個身子趴在地上尋找,引來一大堆人觀看,而他高舉著找到的米粒,露出欣喜的神情……
三毛雖然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卻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他嫉惡如仇,面對惡人,他挺身而出;有人落水,他見義勇為,奮力搶救;在走投無路之際,他看到有位父親在賣自己的孩子,聰明的他趕緊往自己背后插上干草挨著坐下,以一萬元出賣自己,還不及一個特價十萬元的洋娃娃;政府不準公民赤膊上街,沒上衣穿的他就用木炭涂黑上身,躲過了警察的盤查;對與自己相同的窮人,他熱心相助。碰到餓昏在路邊的老人,他掏出了僅有的一塊餅;碰到餓得奄奄一息的孤兒寡母,他把搶來的剩飯毅然全部給了她們……
鑒賞與評析
首先,畫家以含情的筆描繪了三毛艱辛的謀生之路。其次,又以含淚的笑展現了三毛可憐的生活處境。最后,畫家又以含笑的淚刻畫了三毛正直、勇敢、聰明、機智、富有愛心的可貴品質。因而三毛令人同情的故事,連同他滑稽可愛的形象一經見報,就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反響,三毛成了舊時上海人最熟悉的一個人物,不僅孩子們熟悉他、喜歡他、同情他,連孩子們的家長、老師提起三毛也無人不曉。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三毛生活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但三毛那一連串不幸的遭遇仍打動著無數的小讀者,使得《三毛流浪記》這套連環漫畫以選集的形式多次重版。
對于今天生活在花團錦簇之中無憂無慮的少年兒童來講,認真讀一下《三毛流浪記》,體味一下三毛生活的不易,相信一定會在笑聲與淚水中懂得怎樣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會為美好的未來努力拼搏、奮發向上。
精彩語錄
●瘦如柴棒的身軀,暗淡無光的雙眼,碩大的腦袋上調皮地翹著三根頭發……
●為了撿起掉在地縫的一粒米,他整個身子趴在地上尋找,引來一大堆人觀看,而他高舉著找到的米粒,露出欣喜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