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注意過你周圍的聲音嗎?天空中雷聲隆隆,風聲蕭蕭;大地上車輪滾滾,歌聲飛揚;海洋上驚濤拍岸,海燕高鳴,就是潛身海底、洄(huí)游大洋的鯨群,也會吟出奇妙動聽的“鯨歌”!我們寫作文,在描繪生活的時候,除了刻畫出事物的形狀和色彩外,如果再記錄下它們各自的聲音,文章就會生動、形象,繪聲繪色,耐人尋味。
比如《海底世界》一文,對海底景象的描寫有這樣一段話:“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像在打鼾(hān)。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作者通過摹(mó)聲“嗡嗡”“啾啾”“汪汪”既把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各樣的奇妙的聲音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又反映出了海底世界的熱鬧非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再如《會搖尾巴的狼》一文,對狡猾的狼有這樣一段描寫:“狼把尾巴使勁搖了幾下,撲撲撲,把陷阱里的塵土都掃了起來。”作者通過描寫狼搖尾巴時發出的聲音“撲撲撲”,形象鮮明地寫出狼的狡猾和它的偽裝。
由此可見,摹聲就要常常用到象聲詞。象聲詞就是一些專門用來模擬聲響的詞語,比如“嗡嗡”“啾啾”“汪汪”等等。這些象聲詞用得是否得體,直接影響到文章的表達效果。
事物是復雜的,聲音也不那么簡單,要把周圍各種各樣的聲音描繪好,單靠象聲詞是不夠的,還有別的摹聲方法。
比如《觀潮》一文,對潮來時聲音的描寫:“午后一點左右,從遠出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把潮來時發出的聲音比喻成悶雷滾動,就把錢塘江大潮初來時的氣勢,直觀、形象地描繪了出來。我們在寫聲音的時候可以運用一些比喻,像把優美的女高音獨唱比作“夜鶯歌唱”,把雄渾的大合唱比作“洶涌的波濤”,把抒情的小提琴獨奏比作“淙(cóng)淙的流水”,把激越的琵琶演奏比作“奔騰的萬馬”。運用比喻來描寫聲音,能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但是,運用比喻一定要貼切,不要牽強附會,生搬硬套。
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平時細心聆聽,悉心揣(chuǎi)摩,在文中適時運用摹聲,力爭做到使所描繪的聲音逼真、形象、生動、具體。那么,你介紹的景物就會惟妙惟肖(xiào),寫出的文章就會生動感人,令人百讀不厭。
作文素材卡之孟子名句精譯
1、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的歷史任務交給這個人,一定要先磨難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絡骨骼,饑餓他的肉體皮膚,空匱疲乏他的身體,所作所為總是被干擾攪亂,借以撼動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堅韌,以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能力。
2、 獨樂(yuè)樂(lè),與人樂樂,孰樂?
譯:一個人獨自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到底哪一個更快樂呢?
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獲得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