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從上小學開始,老師們和相熟的朋友就不斷地建議我們給他跳級。他的英文閱讀和數學水平一直大大超前。我曾經問過大兒,是否想跳級。他聳聳肩說,怎么樣都行。和老公商量下來,既然孩子本人沒有異議,為什么不跳呢?
本以為,老師同意,家長同意,此事就能定了。卻沒想到,校方對此小題大做,專門召開了一個早會。除了我和老公,孩子二三年級的數學和英文老師,校長和秘書外,還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專家和一位兒童社會學專家。
當校長簡要介紹完會議的目的后,大兒二年級和三年級的老師分別對他的學習品行等方面作了評價,老師們一致認為,從學業的角度上考量,大兒應該跳級。特別是三年級的數學老師(她曾經幾度被評為加州的優秀老師,曾出版過數學教學的教材和專著),表示大兒的數學水平已經達到了五年級的水平。
看著老師們的首肯,做父母的真是滿心的驕傲啊!
接下來,社會學專家問及大兒的交往能力。老師們一致表示,大兒的朋友很多,從來沒和其他同學發生沖突,而且善于助人,有求必應等等。社會學專家又從另一個角度問道,“這個學生有些什么缺點。”老師們幾乎一致認為,唯一的缺點是上課時的參與度不夠,尤其不愿舉手回答問題。點他的名時,他卻能對答如流。為了激發他的參與和領導能力,那位三年級的數學老師還讓他做過半年的小助教,負責解答同學們的數學問題。可上課時,他還是依然故我,不肯舉手。
這時,那位一直沒發言的兒童心理學家開了口。大意是跳級的孩子通常的問題并不在學業上,而在心理上。因為,他們通常會失去原本在學業上的優勢,失去原來的朋友,還要熟悉并盡快適應一種新的學習環境。 剛剛開始跳級的時候,本來很輕松的學業,將會一下子緊張起來,考試不再得全A。這些,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本來開朗的,或許會走向封閉;自信的變得自卑。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能夠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孩子或許很快適應。所以,跳級與否,不僅要考慮到孩子的能力因素,也要看家長的可塑性。
你們需要知道,跳級是有風險的。你們愿不愿意承受這種風險?
面對心理學家的問題,我和老公面面相覷。
大兒的確是個好孩子。他獨立、要強、喜讀書、接受能力極強。平時,家庭作業在學校就做完了。回家后,除了彈琴、畫畫、學中文、打棒球、踢足球、練武術外,仍然有很多的時間看電視、玩游戲機。但他性格內向,在家里雖然活躍,常常妙語連珠,但人多時卻不愿說話;被迫開口,也顯得羞澀有余,自信不足。
正在我們不知該如何是好時,校長看了看表,開言了。他說學校原則上并不鼓勵跳級。因此,該校20多年沒有過學生跳級的例子。他又語重心長地說:“一旦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就很難恢復了。你們需要慎重。”
因為上課的時間快到了,校長建議我們帶兒子找心理專家做一次心理評價,看他是否適合跳級,之后再開一次會做決定。
然而,老公和我并未再提此事。我們一致認為:對兒子來說,輕松快樂比早一年上大學更重要。
四年過去了,回首當時的決定,我們依然堅信我們做對了。現在,兒子不僅健康地成長著,而且保留了大部分的業余愛好。
他的畫年年參加畫展,還有一次被選入藝術家畫冊出版。在棒球隊里,他簡直就是隊長兼助理教練。
足球隊里,他是最好的守門員。或許更讓我驕傲的是他的中文學習。如今他13歲,已經讀完大半的金庸全集。偶爾興起,還會寫點中文小文章,名副其實做起我最忠實的筆友。
我曾經想,假若當初為了我們自己的得意和面子,讓兒子跳級了,今天的他還會是現在的他嗎?
無論如何,我再次告誡自己:在為孩子做決定時,一定要從孩子的利益出發。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