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去醫院探望了我的小學語文老師秦老師。秦老師因患癌癥已在廣州市腫瘤醫院住了近一個月,發現此病到現在已有將近兩年時間,我和她聊了一個多小時。
午飯時,我向女兒提到秦老師——“醫生估算她大概只有半年了。”女兒問:“那她自己知道嗎?”“不知道,家里的人都知道了,就是她自己不知道。”
“為什么不告訴她?”女兒用急切的眼神望著我。
“怎能讓她知道呢?不可以的。”
“為什么?這對她不公平,應該讓她知道,最起碼她能在這半年的時間里做她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要不她還以為她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
看著只有12歲的女兒,我被她的話深深地震撼了。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要讓病危的人在彌留之際能清楚自己的病情,清楚自己最后的生命期限。我們真的可以把真實的東西告訴他們嗎?他們能承受得了這人生最重的打擊嗎?他們能坦然地面對生命最后的終結嗎?他們還能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嗎?
“我擔心她承受不了。”
“怎么會呢?最起碼可以讓她沒有遺憾地離去。”
女兒的話又一次讓我震撼!這是一個只有12歲的女孩對生命的看法,面對女兒我沉默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在為即將離去的親人做著許許多多的事情,盡可能給予他們最好的醫療,給予他們最好的關懷與照顧,給予他們更多更多的親情與愛,同時也給予他們許許多多善意的謊言,而他們也總是在被動地接受我們善良的給予。更多的時候,為了不讓他們知道真相,為了不讓他們絕望、傷心、失去信心,我們還會假裝很有信心很快樂地告訴他們,一切都進展順利,一切都很好,明天奇跡就會出現,我們是這么的樂觀,我們是這么的充滿自信(即使內心已傷痛萬分),我們永遠都讓他們活在我們編造的謊言與快樂中。
“沒有遺憾地離去”,女兒給了我一個全新的關于生命的理念,一個關于人生終結的看法,一個病人應該享有的知情權,也許給予他們真實的東西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愛與關懷。我決定把我的想法告訴老師的家人,讓我的老師也能在這短暫的半年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讓她沒有遺憾地離去。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