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山曾將老聶比喻成《射雕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周伯通,因為聶衛平在東北插隊的時候還真有過自己左手與右手互搏的經歷。再加上此君天性豪爽,經常口無遮攔。
就像廚師一定得懂做飯一樣,身為棋士的首要條件自然是要會下棋。諸如此類的推論還可以有很多,或許只有一個例外——不會半點武功也可以被稱為大俠。不相信嗎?《鹿鼎記》里武功低微的韋小寶還不是當上了威風八面的天地會總舵主?當然,肯定有人反駁:韋小寶不過是小說里虛構的人物,當不得真!而且,這種俠客也未免有些太歪門邪道了吧?連周杰倫都在“哼哼哈嘿”一陣之后,說出了為“俠”畫龍點睛的四個字:一身正氣。
那么誰才配得上大俠的稱呼呢?也許只有寫了半輩子武俠的金庸最有發言權。金老先生早就表過態:古人中最佩服帶著西施一同歸隱的范蠡,今人首推一代圍棋宗師吳清源。金庸的說法當然和他偏愛圍棋有很大關系,但沒有人能否認吳清源不計勝負的高遠意境、獨步天下卻淡泊名利的寬廣胸懷。不能不說,金庸將他比作《笑傲江湖》中的世外高人風清揚確實非常恰當。
老頑童加野武士等于聶衛平棋手和俠客,完全不同的兩個行當,卻總有人會下意識地將兩者聯系在一起。中國臺灣的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對聶衛平有過一段異常精當的評價,大意是說:小林、武宮等日本一流棋士,就像少林寺的和尚,一個個從小出家,吃素練武,最后通過了十八羅漢銅人陣的考驗,才算學成出師。聶衛平則是一位野武士,在荒山大澤中自行磨練而出。當聶衛平在NEC杯中日圍棋擂臺賽上將這些名門正宗高手一個個掃下懸崖時,其懸疑性、戲劇性,即使小說里想像出來的最精彩情節,亦不能過。
而老聶的悲哀則在于“自古英雄怕進城”。在沈先生看來,聶衛平根本就是大漠英雄一類的人物。不過,有意思的是,沈君山也曾將老聶比喻成《射雕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周伯通,因為聶衛平在東北插隊的時候還真有過自己左手與右手互搏的經歷。再加上此君天性豪爽,經常口無遮攔,別說,將他說成是老頑童也還有幾分相似。
諸多圍棋國手中,陳祖德九段應該是和武俠結緣最深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金庸的盛情邀請下,養病期間的陳祖德曾在金家住了將近一年。也就是在金庸家中,陳祖德感到不續讀主人的書似乎有點說不過去。誰知從硬著頭皮拿起第一本《射雕英雄傳》開始,就再也放不下來了。
然而,陳九段對金大俠過于偏愛韋小寶頗有微詞,他說:“金的小說我基本上都很喜歡,就是怎么也培養不出對韋小寶的一點好感,但金庸卻偏偏最喜歡他!”
那么陳祖德最喜歡的武俠小說人物又是誰呢?陳老毫不猶豫地回答:“《天龍八部》里的喬:峰,所謂俠之大者就是他這種人。郭靖也還不錯,就是有點傻乎乎的。當然,現在有很多女孩子喜歡郭靖這種類型,畢竟憨厚靠得住還是男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要說氣質和郭靖最接近的恐怕非常吳莫屬,就基本功的扎實程度而言,國內幾乎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論。但就因為溫厚,常吳也沒少感到壓力。即便是在他奪得世界冠軍之后,還是有人建議他改變現在的風格。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登頂路線,只要持續不斷地努力,相信常昊一樣也能成為像郭靖那樣的俠之大者。
和常吳一樣走內家功夫的還有周鶴洋,這么多年以來,無論是順風還是逆水,周鶴洋邪始終在努力著。不過,最近他對于“武功”似乎又有點新的感觸。在第11屆NEC杯圍棋賽烏魯木齊站的比賽開始前,他突然對講棋人華學明說道:“下棋最重要的還是力量。”也就是在這場比賽中,周鶴洋一舉擊殺了對手俞斌的一條大龍,顯示出了自己良好的爆發力。而在另一場比賽中,年輕的謝赫也中盤戰勝了強勁的對手孔杰。
說了這么多武俠和圍棋之間的故事,您可別以為棋手們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不久前,中國棋院組織了一次放松行。在度假村有一“走鋼絲游戲”。就在眾人都猶豫著不敢上前一試的時候,說完一句“我來走走看”后,王老(王汝南)就一躍上前,穩穩當當地在“鋼絲”上走將起來。不是大俠又哪里能有這么好的功夫呢?
責編/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