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
(2005.8.20)
歐洲的紡織品戰爭——跟中國還是自己?
中國生產的襯衣、T恤和胸罩全堆積在歐洲各國海關的門口,盡管歐洲對于中國紡織晶的限額已經有所提高,而現在,歐洲的零售商和中國一樣對于紡織品限額怨聲載道。歐洲正派出一組談判人員到北京協商如何走出這場危機。
歐洲曾經在6月試圖以限定10種商品,限定其他一些類別的增長率,但是他們看上去從沒有聽取歐洲零售商的意見,他們在中國的訂單已經堆成了山,歐盟為了達成一個讓制造商、零售商和中國都滿意的結果已經快要瘋了。8月24日飛到中國來的使者們帶來的新主意是從明年借一些限額起來,滿足今年的需求,但是中人看來對此反映冷淡。歐洲所在面對的,不僅是中國,還有內部的分歧。不少國家,尤其是德國在設限后損失很大,而支持設限的國家獲得了大西洋彼岸的支持。
瞭望新聞周刊
(2005.8.22)
中俄相互投資仍處較低水平
盡管俄羅斯投資環境有較大改觀,但目前仍屬高收—益與高風險并現狀與兩國的經貿地位很不相稱,促進相互投資勢在必行。中國開拓俄市場需實現從以中低檔消費市場為主向全面進入其主流消費市場等轉變。
環球
(2005.8.16)
美歐陷入伊朗核迷局
對于大多數伊朗人來說,歐盟的提議忽視了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應該受到尊重的強烈要求。而對于美國威脅要采取軍事行動,伊朗人則頗不以為然。
時代周刊
(2005.8.29)
記住凱揚·韋斯特
2002年,如果說喜歡穿立領長袖粉色襯衣的凱揚·韋斯特會紅的話,肯定有點古怪,好像他跟誰都不算一類。但是,他的演唱風格挑戰了所有傳統的關于種族和階級的想法,所以他擁有了空前數量和地域的歌迷。
新聞周刊
(2005.9.5)
尋找神靈
不光是那些政客,現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尋求對于上帝、神靈的個人驚喜體驗,但是,根據最新的調查,美國人好像更重視自己的體驗,而并不關心自己的鄰居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