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布什和賴斯的訪問線路連起來,可以發現正好以中國為圓心圍成了一個圈
11月21日下午,美國總統布什結束了為期一周的亞洲之行。在一周的時間內,布什不但訪問了日本、韓國、中國,還在最后一天花了四小時對蒙古進行了“閃電式”訪問。
八個月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展開了她擔任國務卿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在同樣一周的時間內,她先后訪問了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日本、韓國和中國。將布什和賴斯的訪問線路連起來,可以發現正好以中國為圓心圍成了一個圈。
2001年布什出任美國總統之后,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心就已經出現了向亞洲傾斜的跡象,只是由于“9·11”的發生,中斷了這一轉移過程。在布什的新政治棋局中,亞洲和中國又處于一個怎樣的地位呢?
“戰略目標更為全面”
11月21日中午,布什和夫人勞拉抵達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布音特烏哈”國際機場。一下飛機,布什就收到了蒙古贈送的國禮——一匹健壯的棗紅色小馬。
這是美國歷任總統第一次訪問蒙古,而且布什此行亞洲的收獲絕不止于一匹小馬。在短短的四小時訪問期間,蒙美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將深化2004年7月兩國確立的全面伙伴關系,加強在政治經濟、打擊恐怖主義等各方面的合作。
之前在韓國,布什的來訪雖然受到部分群眾的抗議,但兩國元首仍然通過了聯合宣言,再次確認和鞏固了美韓同盟關系的必要性。
在日本,布什表示堅決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小泉則說,美國是日本“不可替代的同盟國”,美軍的存在使日本人民“享受了和平與安全”。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傅夢孜認為,布什政府的亞洲戰略與克林頓時期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冷戰結束后,由于蘇聯的解體,中亞地區成為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所言的地緣政治“黑洞”或“力量真空地帶”?!?·11”之后,借著反恐之力,美國軍事力量第一次進入到這一力量真空地帶。目前,除了阿富汗之外,美國還在吉爾吉斯斯坦等幾個國家擁有軍事基地及駐軍。
在南亞,美國與印度、越南等國的關系也在布什政府任內取得了不小的提升。今年6月,美印簽署了為期10年的印美防務合作協議,并表示“美國和印度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同樣是今年6月,越南總理潘文凱跨越藩籬,成為30年來首位訪美的越南政府領導人。
“布什上臺前就批評克林頓的亞洲戰略只關注能源,戰略目標太窄,布什亞洲戰略的變化體現在它的戰略目標更為全面子?!备祲糇握f。
怎樣看待中國
中國力量快速上升是近年來亞洲最顯著的地緣政治變化。美國喬治·布什政府和公共事務學院主任理查德·奇爾考特將軍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雖然中國的崛起并沒有意圖要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地位,但這仍然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此次在日本訪問期間,布什再一次強調美日同盟是維護亞太地區的基石。專家普遍認為這種態勢將在今后繼續維持并得到強化。
但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認為,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利益上看,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關注對象。“在亞洲,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戰略上,越來越突出的是,美國面對的中心問題是中國問題,而其本質則是應對中國的崛起。”
布什此次亞洲之行的蒙古站引起了最大關注。很多分析家認為,在短短的四小時訪問背后包含著布什對蒙古的地緣政治價值新判斷,并不乏意指中國的可能性。
有評論指出,布什對蒙古的訪問相當于中美俄三個世界大國間一次間接的“戰略對話”。此外,美國加強了與印度、日本、越南及印度尼西亞的軍事合作。
但是,美國密歇根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認為,這些并不能夠支撐美國遏制中國的觀點。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如果美國要遏制中國,就不會與中國發展經貿合作,就不會支持中國加入WTO,也就不會與中國進行戰略對話。”
11月21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里也反駁了所謂“新遏制”的說法,他說這是錯誤解讀美國的政策,美國承認中國是一個崛起中的強國,與其說是敵手,不如說是一個多種面向的伙伴。
但是,“伙伴”一詞同樣不能概括中美關系的所有方面。事實上,在布什的四國行中,對中美關系的定位也顯得最為困難,即使在北京,布什也不得不說中美關系既“重要”同時又“復雜”。
鑒于此,時殷弘表示,美國的亞洲戰略是一個復雜的體系。 “一方面,它會進一步將中國吸納進國際社會,另外一方面也會在軍事上、地緣戰略上防范中國,在外交上爭取阻滯中國日益擴展的外交影響?!?/p>
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朱鋒的話說,美國亞洲戰略的核心是在一定程度兼容中國影響擴大的同時維護美國的利益,在亞洲建立一種由美國來主導,有利于維持美國霸權地位的力量“均勢”。仍然沒有超越均勢思維
“均勢”戰略并不是小布什的發明,美國政府運用“均勢”的經典案例是尼克松1972年訪華建立的“聯中抗蘇”格局,這一格局使美國在后來的十幾年時間內處于一種相對有利的地位。
但是,“均勢”并不總是有效,而且很多時候是危險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的數百年的不穩定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說,由于經貿關系的密切、由于全球化的發展,當下的世界已經與冷戰時期的完全不一樣了,“但美國的亞洲戰略仍然沒有超越均勢思維”。
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也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對美國在中國周邊國家的一些行動,中國是非常關注的?!艾F在的世界處于從戰爭與革命時代到和平與發展時代的過渡時期,一方面人類共同利益在發展,但另一方面人們在處理國際問題的時候,冷戰思維仍然相當突出。”
二戰后歐洲的經驗表明,與“均勢”相比,經濟的一體化和相互依存是更為有效的維持和平的手段,但是亞洲尤其是東亞在這方面仍然顯得脆弱。本月在韓國釜山召開的APEC峰會在促進亞洲一體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仍然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