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主義”加上“辭典”決定了這本辭書的“不薄之身”,它共八百二十六頁,八十八萬七千字,一百來位專家學者參與編寫,共收錄詞條四百八十余條,分為人物、概念、流派、著作四大類。
《后現代主義辭典》的特點之一,是在每個詞條旁邊都加注了相應英文單詞,并在附錄中列出詞條英文索引。同時,附錄中還收錄了一九八五年到二○○二年國內發表的有關探究后現代問題的論文題目、作者、出處等,讓讀者能快速掌握相關具體問題研究的發展進度與涉獵范圍。
辭典給讀者帶來的是全面的知識、精確的知識,使讀者對某個事物形成概念性、定義性的思想。編寫辭典是一項難度頗大的工作,就像葉秀山先生在“序言”中所提及的“辭書最重要的是‘準確性’,做到這一點太不容易了”。《后現代主義辭典》這一辭書的編纂由最初的策劃到今天的最終出版大約歷經十年,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們不停地增添、刪除、調整內容,目的正是力圖在精雕細刻中追求每個詞條的精確論述。
《后現代主義辭典》內容很全面,讀者不僅能在《后現代主義辭典》中看到后現代社會、后現代精神、后現代政治學、后現代音樂和后現代哲學等詞條,還能體會到吸納、舞踏、內爆、分延等詞匯如何體現出后現代主義的思維方式。后現代主義被中國人看作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最近的思潮。這個西方的“舶來品”以眾態紛呈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如何在其中把握事物本真的面貌,我們的古老辦法是采用多視角的方式。因此,《后現代主義辭典》在給讀者提供了“福柯·米歇爾”的詞條后,還提供了他的著作《監視與懲罰》、《權力的眼睛——福柯訪談錄》、《癲狂與非理性——古典時代癲狂的歷史》等主要著作,此外,在“系譜學”、“知識考古學”等詞條中還對福柯的方法論進行了詳細的注釋。這樣,讀者不僅能在詳細全面的注釋中獲得精確的知識,還能在不同作者的注釋中感受到觀看同一事物的多重目光。
在《后現代主義辭典》對后現代主義的全面詳細的介紹中,忽略了生活方式多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就是后現代性別關系或者說性別生活的介紹。雖然在辭典中收錄了編者撰寫的“女權主義”、“女性研究”、“男性哲學”、“肖瓦爾特·愛蓮娜”、“社會生態女權主義”等代表性的詞條。但是,遺漏了一些重要內容,這些內容正是國內后現代主義研究中疏漏的內容。在西方后現代性別研究中,能深刻體現后現代生活方式多樣化的是一些女性主義學者對同性戀行為、性別模仿等具體問題的分析。這些研究理論在國外被稱為“queer theory”,在國內被翻譯為“酷兒理論”或“怪異理論”。
酷兒理論是對人類文化生活中的非常態方式的研究,它主要包括對性別關系中的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雙性戀立場的思考與分析。酷兒理論的哲學背景正是后現代主義理論。酷兒理論解構了傳統理論中的身份范疇,將身份看作是表演性的,是由人們在日常互動關系和角色變換中創造出來的。它通過挑戰傳統人際關系格局、人類生活方式,向傳統價值發起了進攻。酷兒理論是西方九十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性理論思潮,它能從性別生活中生動地揭示“后現代主義的模仿是一種策略”的觀點,揭示出后現代主義在性別關系與性別問題上的立場與觀點。但也許是酷兒理論本身正是處在一個新開辟的領域——對同性戀、雙性戀、易裝癖、第三性等非常態立場的研究中,也許是這個新領域朦朧的道德敏感性使人忘卻了它的存在。但酷兒理論無疑對人們的生活有較大的影響,在服裝、美容等行業近年來流行的“中性化”趨勢,“第三性”服裝、“第四性”發型等等都能展現出多樣化的性別生活方式在人們生活中的變化與影響。
主編王治河先生在代前言中提到,后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貢獻是促使人們重新省察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主張通過倡導“主體間性”和“關系中的自我”來消除人我之間的對立。按照“伙伴關系原則”重建男女關系。因此,性別關系是后現代主義的重要審視對象。從這方面看,《后現代主義辭典》中缺失一些更詳細具體地解釋后現代精神和后現代生活的詞條內容。對此,作為讀者的我稍有遺憾,但不管怎樣,我對《后現代主義辭典》的出版欣喜不已,總愛在正午陽光中半瞇著眼不停地翻閱它,與各種“模仿技術”背后的多重目光不停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