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麗人”,一個曾經令很多女性向往的稱謂,可如今對于許多職場女性而言,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名詞,在享受它帶來的諸如社會地位、高薪的同時,更多的則是意味著永不停歇的快跑,甚至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家庭的重擔,工作的壓力,競爭的殘酷,在無休無止的付出,缺乏動力沒有激情的狀況下,她們“想要休息和調整”。
“愛”已無法說出口
譚女士,40出頭,十多年前從職校畢業進入一家銀行做儲蓄員。學歷不高、個性不火的她注定默默無聞。然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她被推到了領導崗位,成為負責人。從此,她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入和待遇的增加是理所當然的,緊跟著出現在她生活中的是大堆繁瑣事務處理和人際糾紛的調解工作。就是8小時后,譚女士也把時間交給了工作,應付客戶,她還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在酒桌上。一段時間下來,譚女士身心俱疲,最近總感到身體不適,不是頭暈眼花,就是心悸、氣短,總也消除不了疲勞,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她出現了更年期提前的癥狀。
【點評】上任后,崗位給譚女士帶來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她再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儲蓄員。她的文憑低,需要繼續深造,她的職位高,責任也大。為了這份責任,有時她不得不喝自己不想喝的酒,幾年下來,社會角色的多重化讓她身心疲倦,使她對曾經那么熱愛的職業再也不敢言愛。
“退出”只為“提升”
Anna是一個工作態度積極的人。短短幾年間,她從一個小職員升任為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經理。照理說,白領麗人Anna是一個敬業的“工作狂”,工作對她來說應當是滿足感和成就感的源泉。然而一年多前,她卻出人意料地從公司辭了職,重返課堂讀書去了。Anna有這個舉動并不完全因為她不想工作,而是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她發現不僅自己的知識被一點點掏空,而且工作經驗的增加反而抑制了自己對創造性工作的熱情。于是,Anna利用一年時間完成了MBA的課程,將自己幾年來的工作進行一次完整的總結,又學習了第二外語法語。如今,充電之后的Anna興致勃勃地開始了又一個充滿挑戰的新工作。
【點評】像Anna這樣,在事業高峰期急流勇退,專心讀書充電,隨后重新找到了事業發展的新起點,這著實是一個具有鼓舞作用的事例。的確,在自我拓展和再培訓的過程當中提升自己,是現代工作人調整身心、再攀高峰的良性發展方向。
“不想工作”,回家養兒育女
對于李娜來說,工作是一種痛苦的選擇。天生愛自由的她實在難以忍受一成不變的工作時間的束縛,因此她每份工作的時間不超過半年。去年,在先生的支持下,她干脆辭職過起了住家太太的生活。
李娜說,在她看來,家庭勝于工作。而如今的家庭生活比起以往更加豐富,平日里,李娜在家看看書,每周學古箏,還考取了五級的證書。喜歡上上網的愛好也讓她成為了網絡論壇上小有名氣的寫手,還因此結交了不少擁有共同愛好的好朋友。最近,她家還添了一個漂亮的小寶寶,李娜說,比起工作,看著寶寶成長、照顧家里人的經歷更加值得珍惜。看來,她這回是要將賦閑在家的生活進行到底了。
【點評】對于部分女性來說,家庭的分量無疑重于工作許多,因此如今為了家庭而不想工作的女性不在少數。不過,能像李娜一樣徹底放棄工作而又不必擔憂現實生活問題的女性則非常幸運,因為“不想工作”除了要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外,更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如果暫時不具備不想工作的條件,最好能及時平衡自己的消極心態,這樣才能減少“不想工作”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工作為旅行讓路
陳建是一個特別能“折騰”的女孩子。這個說話溫柔、慢條斯理的小女子卻時常讓人大跌眼鏡。
“工作——旅游——工作——旅游”,四年來陳建就是按照這個時間表來進行的。每當結束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陳建便給自己放假,然后出外旅游,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一年。陳建說,這是她夢想中的工作生活方式,對待工作,她既可以在工作時盡情投入,又可以在特別不想工作的時候抽身而出。如此收放自如,怪不得這個小女子樂此不疲了。
【點評】“不想工作,就去旅游,旅游之后,再回來工作”,這是一種自主選擇的新工作生活方式,成為了多數人的夢想。以往旅游是為了回來后更好地投入工作,如今工作卻只是為下一次的旅行積累足夠的資本。
“不想工作,想休息”的原因很多,有些女性是為了提升個人能力而放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有些女性出于對上班無興趣的狀態,在工作環境中感到壓抑、缺乏自由的空氣,因此一心逃避工作;有部分女性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不愿意讓工作分散有限的精力而“不想工作”;還有些人自愿放棄了原有的工作,轉而投身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業,比如環保、志愿者等公益活動……
當然,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的支持是實現“不想工作,想休息”的重要條件。
同時,不想工作意味著重新選擇,不想工作然后更加懂得品味生活,休息然后回歸快樂的生活本身。而個人不想工作想休息的普遍心態也蘊涵著社會潮流變革的大趨勢,更多的人從傳統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具創意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