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掌柜這個名字經常出沒于眾多武俠小說的版本里。但這個蕭掌柜是身懷絕技的工藝美術師。他把“毛繡”,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來做。
毛繡是蒙古族傳統的手工藝飾品。追溯毛繡的歷史,毛繡品屬在元朝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統治時期最為盛行。隨著元朝的衰亡,這種工藝也隨著時間被掩埋。在前往百工坊路上,我遇到一對夫婦。憑直覺,我一眼就認出了蕭掌柜。當時,他們夫婦倆手牽著手走在大街上,那是一幅完美的畫面,是一種親情,是一種互相扶持。帶著些許的興奮和心中對“毛繡”好奇心的驅使,我走進了神秘的百工坊,走進蕭掌柜的動物世界,去“察言觀色”。
一心愛動物
蕭掌柜是地道的東北滿族人,祖上一直從事木雕工藝。小時候,他就經常把自己玩耍時抓來的麻雀做成標本。年輕時,在烏蘭察布盟插隊當兵時,兵團的人多數都是在內蒙和東北一帶生活的少數民族,他們長期和野生動物接觸,對動物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從少數民族兄弟身上,蕭掌柜了解到有關毛繡的歷史。蕭掌柜有一顆追隨藝術的心。酷愛手工工藝制作的他,回到北京工作之后,憑著對動物熱愛的這股闖勁兒,向自然博物館的老師,系統地學習了動物標本的制作。從那以后,他就作出了大膽的決定:將神秘的毛繡技藝整理、恢復并使更多的人了解毛繡。
蕭掌柜多年來一直有這樣一個愿望,就是將工業革命之后滅絕的幾百種動物,利用圖片把它們復制出來,辦一個展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生存的自然界,熱愛現存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我們的家園。這無疑對青少年也是一種深刻、生動的教育活動。讓他們能近距離地感受已經滅絕的物種,從自身小的行為、舉動做起,來維護我們身邊的環境。蕭掌柜說:“我們一直在喊的口號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這個工作”。
天南海北去選毛
剛開始制作毛繡的時候,由于選取的家禽、家畜有限,所以毛色很難與要完成的標本達到真正的統一。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蕭掌柜采取了用化學藥劑染毛的措施。這樣做,毛色是接近了很多,但完成的標本身上那股化學藥品的味道始終退不去,失去了蕭掌柜所要追求的“原生態”。蕭掌柜經過反復的推敲之后,決定把選毛的范圍擴大,“這里的動物毛色不合適,我們就到其他地方去找”。但現在,蕭掌柜的進貨渠道已經遍布了大江南北。他的觀點就是:寧缺毋濫。不同部位要選用不同的材料,這也需要琢磨。舌頭和鼻子要求材料有彈性,有一定的手感。而牙齒和腳趾部分則相對較硬,骨質感較強。經過無數次制作經驗的積累和對動物基本特征的琢磨,蕭掌柜找到了合適的替代品。
他說:“我喜歡動物,所以我愿意花時間在毛繡制作上。對動物有愛心是很重要的,一個不熱愛動物的人,是不可能熱愛毛繡藝術的。”懷著一份對野生動物的愛,蕭掌柜決定將毛繡事業進行到底。
毛繡發展到今天,已經演變成一種全民族的藝術。蕭掌柜曾嘗試開廠,讓更多的人學習毛繡的制作。可他發現,做出的動物不僅沒有了靈氣,而且都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做一百只狗,一百只狗都長得一樣。“這不是糟踐老祖宗的手藝嗎?”曾經賠得一塌糊涂,但蕭掌柜并沒有后悔。藝術就是這樣,它不是一種商品化。要實現工廠化是不可能的。有了這樣的經驗,蕭掌柜開始踏踏實實地開起了作坊。“起初,我并沒有想過大家對我們的東西會不會認同,我只是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但我陸續收到很多信件,都要向我訂購仿真動物。能有這么多人喜歡我做的東西,我當然高興。就這樣生意便做了起來。
“我做毛繡是帶有一定的商業利益,但我不想把這份工作做成純商業的東西。”可以說,蕭掌柜憑借毛繡,生活上過得很富裕。但自始至終,蕭掌柜都把毛繡作為自己一生熱愛并追求的理想去實現與完善。直到現在,他仍在為自己設定目標,仍在堅持不懈地追求。我不禁對他懷有這樣不滅的信念而感到欽佩。做事就應當像蕭掌柜這樣。
將毛繡事業進行到底
蕭掌柜說:“毛繡不是一種追風、追潮。”由于掌握技術的人較少、工作難度較大、工作量較高等因素,決定了它的價值偏高,所以要一下子普及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現在,市場對毛繡藝術品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很多人都喜歡他做的仿真動物。有為老人祝壽送的,有為企業開業送的,逢年過節也有人把仿真毛繡作為節日禮物的。看來,已經有好多人認識到了毛繡的價值所在。“我們要把這個工作一直做下去。”堅持必定會有收獲。
其實,動物和人是一樣的,人的相貌有千差萬別,動物也是一樣。所以,我要求每一只動物標本都有它自己獨有的特征。毛繡是無底稿制作,它的原生態是在你腦中的一種印刻,全憑自己頭腦中對動物的形態、相貌和表情的勾勒。在動物的基本特征基礎上,加入動物的喜怒哀樂,構成它的表情。“不管是做毛繡,還是做仿真動物,都要掌握他的表情。”制作仿真毛繡動物,首先要對動物的生理構造和體貌特征十分了解。比如說要做一只虎,而你卻不知道老虎應該有多少顆牙齒?犬齒的位置在哪里?這是不行的。一般人看,只會注重這只動物“像不像”的問題,而懂行的人更注重的是制作的動物“對不對”的問題。如果把老虎有多少顆牙齒都弄錯,即使做出的標本再逼真,它也是“錯的”。這樣的錯誤是不允許的。蕭掌柜在各個方面都對自己嚴格要求,這樣對自己是一種責任,同時,對動物也是一種責任。
動物標本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它需要以動物的死亡作為基礎。而仿真毛繡動物歷來就是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并且,我們不需要以動物的死亡作代價。甚至,取毛的工作都是在死去的家禽、家畜身上進行的。這樣一來,仿真毛繡必定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說:“單純靠我一人的力量,把毛繡工藝發揚光大,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制作毛繡所需的工期長,要求掌握的工藝也較多,大多數人只是心血來潮,沒有幾個人愿意耐著性子來學。“我不能讓這門手藝在自己手里失傳。”蕭掌柜希望能把這門手藝傳授給更多愿意從事毛繡工作的人,“要把這個工作當成一輩子的事來做。”
看著滿屋子的毛繡作品,有墻上掛的,地上坐的,還有在桌子上叫的。伴著小貓“喵喵”的可愛叫聲,我告別了慈祥親切的蕭掌柜。
編輯 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