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好像是飛鏢上的鏢頭一樣,引領著潮流的方向。”
——史密斯商學院院長霍華德·弗蘭克
9月23日。北京天倫王朝飯店。“首屆中國商業計劃書大賽”降下帷幕。一等獎獲得者在通過了現場10分鐘的陳述和決賽評審團的提問后勝出。此次大賽的評委們均來自世界級的風險投資公司。
舉辦商業計劃書大賽在中國尚屬首次,其主辦方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院長霍華德·弗蘭克認為:“伴隨風險投資日益理性化的趨勢,撰寫商業計劃書成為創業企業和創業者爭取風險投資的第一媒介。商業計劃書的起草與創業本身一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是尋找投資的必備材料,也是企業對自身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戰略全面思索和重新定位的過程。”
側重于培育創業型商業領袖,是史密斯商學院的特色。
與2002年,悄然落地北京相比,史密斯商學院此次高調亮相,旨在以一場中國史上第一的賽事,為其即將于11月在上海啟動的EMBA項目進行市場推廣。以培養數字經濟時代商業領袖為核心理念,史密斯商學院以為中國企業家構筑創業平臺,推動世界級商業創意在中國的發展,為自己在中國市場的擴張實踐了一次先聲奪人。
此次活動,史密斯商學院收到了近50份商業計劃書,其涵蓋了汽車、醫藥、旅游和移動業務等多方領域,世界資本將從中發現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潛在機遇。
在史密斯商學院進入中國的3年中,MBA市場雖起起落落,但史密斯商學院堅信“中國的公司正在迅速成長并逐漸走向國際市場,這就產生了對能夠在國際環境中應付自如的管理者的巨大需求,”把培育創業型企業家作為自己獨特的市場定位,是史密斯商學院在中國快速成功的秘密。畢竟,在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創業,無疑是最為激動人心的事業。
在新近《華爾街日報》公布的世界頂尖商學院的排名中,史密斯商學院位居美國區域性商學院第4,其風險投資在美獲得了最佳創業課程設計獎,在創業管理教育及網絡經濟研究方面,史密斯商學院被認為是業內的領先者。
借鑒北京的成功經驗,進取上海,將上海建成學院持續發展的主要基地,是現階段史密斯商學院的中國方略。
以商業化的模式運作商學院
強化商學院的商業化,是史密斯商學院最為與眾不同之處。
2003年,史密斯商學院利用自身優質與充足的人力資源,作為股東之一,成立了共有7方股東組成的風險投資公司,募資2000萬美金,專門為馬里蘭周邊地區及有志于創業和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學院學員或畢業生提供“種子基金”(通常在50-100萬美元)及實戰機會。到目前為止,已有6家企業及創業者從風險投資公司拿到了“種子基金”,“現在,他們還都活著,這本身就是一個好消息,”弗蘭克院長微笑著對《中國新時代》說。
幫助中小企業家創業,包括幫助他們募集小額資金,解決創業過程中的種種難題,史密斯商學院很早就開展了這些項目,但起初都是無償的,商學院本身沒有實際收獲。直到兩年前,風險投資公司成立為止。將人才資源的優勢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并使之成為商學院的一個利潤來源,這樣的商業化運作模式,恐怕還是見所未見的。
對已經發生的投資能否得到回報,弗蘭克院長看上去信心十足,“我現在還不能告訴你結論,我希望它是賺錢的。”這家風險投資公司主要為技術導向型中小企業投資,這與商學院的定位完全吻合。“在商業社會里討論成功,最基本的底線就是看它是否賺錢,”從弗蘭克院長的口氣里,可以看出,商學院對這個模式的成功毫不懷疑,“我本人的理念是,除非你手上的支票拿到銀行兌回了現金、放進了腰包,否則,在這之前,你都不能說你已經成功了。”
史密斯商學院之所以更有商業味,原因在于弗蘭克院長。
弗蘭克本人就是一位創業型的企業家。而且他自稱“將商業與技術融為一體”是他的“宗教信仰”。當史密斯商學院的前任院長問他,如果你當上了院長,你會做什么,弗蘭克\"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讓史密斯商學院實現技術與商業的融合。”
“我總是去嘗試新的東西,”弗蘭克稱自己從一個企業家變為商學院院長,也是一種創新的開始。 “21世紀的商業世界,是在技術、創新精神與全球化推動下,不斷向前發展的,”這個過程中呈現出技術快速發展、創業模式創新、商業運作全球化的3大趨勢,弗蘭克認為,“商學院本身也應該具有創業精神與創新精神。”學院通常是“脫離現實和尋求庇護的場所”,弗蘭克院長說,他拼命迫使自己及身邊的環境改變,并推動學術界的人加速變革步伐,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
“在快速變化的年代,人也要變,時不我待,”在采訪中弗蘭克院長不止一次這樣說。
對市場的敏感及對速度的追求,正是企業家與學者的根本區別。
全球化是商學院的必然選擇
在世界各大商學院全球化的過程中,本地化雖是一條必經之路,但弗蘭克院長認為,“從日益盛行的經濟一體化的商業模式看,商學院的教育只是本地化是不行的。” 早在3年前,史密斯商學院就聯合韓國、法國、荷蘭的商學院組建了商學院技術聯盟,嘗試在世界范圍內,通過定期的教學交流和互訪,創造一個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弗蘭克院長反復強調,“商學院要具有全球化的大視野與大概念,”“全球化聯盟”實際上是史密斯商學院實現國際化標準的一項實踐,同時,這也可以看作是史密斯商學院提高其國際競爭力的一項舉措。
“全球化是商學院的必然選擇,而且,時不我待,”已經擔任了兩任史密斯商學院院長一職的弗蘭克告訴記者,他還想接著做第三任院長。
看得出,這位年逾花甲的院長,心很高,還想做很多事。
“如果你能一直把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那樣才有意思。”弗蘭克院長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