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是一個世界范圍的、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目前全世界約兩億人患有骨質疏松,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7位。其中尤以女性患者為多。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幫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復原狀,因此,正確認識、早期預防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什么是骨質疏松
1990年,世界輿論發展委員會將骨質疏松定義為一種疾病,其特征是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細結構受損,導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險性提高。骨質疏松癥的產生和發展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的,早期的骨質疏松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到了中晚期,骨質疏松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疼痛,身長縮短,駝背及骨折。
人體骨骼系統除支撐身體外,還具有鈣庫代謝的重要作用。鈣缺乏導致骨鈣降低,致使骨質疏松,并且鈣從骨中析出后,大量進入組織,如血管、大腦、細胞間隙等,會使這些器官受到損害,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老年癡呆等疾病。
女性為何易骨質疏松
卵巢功能衰退導致女性出現雌、孕激素缺乏而進入絕經期。據了解,我國婦女的更年期多出現在40歲~60歲,平均絕經年齡為52歲。但在快節奏的工作壓力下,我國有95%的女性出現早衰現象;80%的女性出現疲勞綜合征;70%的女性過早白發、脫發;60%的女性失眠多夢。
專家認為,這些都是更年期的表現,根源在于卵巢分泌雌激素的水平普遍過低。雌激素缺乏不僅影響婦女的生活,更可能引發多種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的疾患,如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造成骨質疏松的原因是雌激素減少后鈣的丟失。我國女性運動量相對較少,食物中鈣攝入量和吸收量不足。絕經后3~5年,平均每年會丟失2.5%的鈣,從而引發疾病。
治療骨質疏松的誤區
長期以來對骨質疏松主要強調以補鈣為常用手段,但是,由于中老年患者胃腸功能衰退,對鈣的吸收較少。因而,單純補鈣并不管用,只有同時補充雌激素,鈣劑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多運動才能筑成防止骨質疏松的“堤壩”。
因為骨質丟失的最基本原因還是雌激素缺乏,因此臨床上很多也采用補充藥物性雌激素來防治骨質疏松。但據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報告,雌激素替代療法可帶來某些副作用,包括引發乳腺癌、中風,心臟病發作,靜脈血栓形成等。此外,研究發現,雌激素補充還會造成周期性陰道出血,而長期單用雌激素制劑可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正確方法是補充植物雌激素
專家指出,正確方法是選擇不同于藥物性雌激素的植物雌激素,如泰國野葛根。研究表明,泰國野葛根中含有多種高活性的異黃酮,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植物中含量和活性最高的,其異黃酮的活性比一般從黃豆中萃取的異黃酮高100~1000倍,具有明顯類似人體雌激素的效果。
骨質疏松的防治越早越好,但中老年女性任何一天開始補充植物性雌激素都不為遲。因為它至少可防止骨量的進一步減少。目前全世界每天有超過1000萬的婦女在服用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非常重要,只有切實補充體內缺乏的雌激素才能預防骨質疏松,延緩衰老,平穩度過更年期。此外,女性補充植物雌激素還可以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
據《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