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一生的發展過程中,中年期是指35歲至50歲這個年齡段。一般人都視中年人為強者,認為中年人事業有成,家庭穩固,責任重大,是成熟的階段,理應能處理所有工作與生活中的問題。其實,當人步入中年期后,仍有許多危機與挑戰必須面對,平靜的生活與工作背后常常隱藏著暗流,中年以后,健康退化,子女離家,事業發展緩慢,婚姻危機,就更加重了中年人的失落與挫敗感。可見人到中年,其心理危機是人人都會遇到的,因此不可忽視。中年人必須了解自己將面對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將引發什么心理感受及應對危機的態度與方法。
中年期的身心變化
生理變化:人到中年最明顯的特征是生理變化,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精力體能都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勞。同時,體重增加,開始發福,頭發灰白,出現歇頂,過去很少出現的健康方面的小毛病頻頻光顧。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中年后期都會經歷更年期,這時體內激素的分泌會有波動。這些變化使中年人不得不用較多的時間去關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引起一系列心理變化。
認識能力變化:由于中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開始緩慢衰退,工作中反應速度減慢,記憶力不如過去。據研究發現,在整個中年期,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呈下降的趨勢。
中年期的人際關系改變
親子關系的改變:隨著子女的成長、獨立、升學、就業、結婚,最后離開家庭,做父母的會感到不舒服、不適應,從未有過的失落感、空虛感會襲來,使中年父母難以適應,或者與處于青年期的子女常發生沖突,或者子女離巢而出現焦慮、孤獨、無助感。
雙親衰老與病故:許多中年人不得不面對自己以及配偶年事已高的父母逐漸衰老以及生病死亡的嚴酷現實,而且工作上又頗為忙碌,難有空閑,特別是當因工作性質或生活拮據、路途遙遠、經常出差等,不能給老人以充分的照顧時,中年人常產生內疚感、無助感。
夫妻關系危機:不少中年夫婦在以往的日子里為了建立事業,照顧子女,每天忙于應付生活,對夫妻關系及感情關注不足,待子女逐漸獨立,夫妻間反而有種陌生的感覺。也有一些家庭,面臨性生理與性心理的改變,由于未能及時調適,性生活不協調,婚姻不滿足感增加。
如何走出中年危機
解決中年心理危機的關鍵在于如何去調適、應對。首先,要了解和認識中年人將面對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將會引起什么心理反應,對人生產生什么影響,以便心中有數,早做準備;其次,接受生理的變化,關注自身健康,增加體育鍛煉時間,有意識調整身體,改善飲食,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學會處理工作的壓力,如果目標明確,期望適度,溝通良好,勞逸結合,是可以緩解壓力的;還有,重視婚姻關系,滿足彼此的需要,分擔彼此的重擔;最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人到中年時期,事業、家庭趨于穩定,生活變得平淡,有時易產生倦怠感,缺乏新意。應多一些時間反省自己,調整生活,學會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大膽去進行新的嘗試,心態上永遠保持年輕。據《家庭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