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足跟痛是孕婦產后常見的一種病癥,多因產后氣血虧虛,風寒濕邪侵襲經絡關節筋腱,阻滯氣血運行所致,主要表現為足跟處酸痛、麻木,并伴有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癥狀。足跟痛雖是小病一樁,但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F介紹幾種簡易治療方法,供讀者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1.按摩法:可按揉足跟部20~30次,活動踝關節20~30次,接著用拇指按揉足跟痛點和手腕部的痛點各1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以用食指、大拇指反復按壓痛處或太溪、三陰交、陰陵泉等穴位,每次5~10分鐘,每日2~3次。
2.疏通法:患者平坐于地,直膝,雙腳及趾慢慢用力,向腳背鉤彎,至最大限度并保持30秒鐘,然后慢慢放松,連續5~10次。此法可使肝、脾和腎經的經脈得到疏通,達到止痛目的。
3.浸泡法:用食醋1000毫升,加熱至沸,待不燙腳時,浸泡患腳,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連用半個月。也可用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有祛寒除濕、和血止痛之功效。
4.外擦法:取生半夏、生南星各30克,生草烏頭25克,用75%酒精浸泡5天后,用藥棉蘸藥液涂擦患處,每日2~3次。
5.尿漬法:取較大花崗石,煅燒后置于地,以童尿漬于上并立即將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騰,注意勿燙傷腳。無花崗石可用鐵塊代之。若用芒硝飽和液與白酒對和,取代童便,亦可。此為民間驗方。
6.內服法:取丹參、當歸、赤芍各15克,杜仲、川斷、獨活、防風各10克,黃芪、雞血藤、桑寄生各30克,肉桂、細辛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7劑即可。
7.藥膳法:取雞肉90克,川烏6克,黑豆60克,紅棗12克,洗凈后同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3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適量飲用。適用于足風寒濕痹阻經絡者。也可用羊肉90克切塊,淫羊藿9克,枸杞子15克,洗凈一起放入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至羊肉熟爛為度,調味即可適量食用。適用于足跟痛偏寒濕者。
據《民族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