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高達30%~50%,即使幸存下來也只有1 / 3的人能夠恢復到原有的狀態。如今,由于醫療技術的進步,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降至10%~l5%。如果康復期能配合合理的鍛煉,不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而且60%以上的患者都能恢復原有的狀態。
當然,在住院期間由于病情嚴重,康復鍛煉必須在醫護人員的監督指導下進行。那么出院后是否需要繼續康復鍛煉呢?回答是肯定的。患者出院后只有堅持進行康復鍛煉,才能真正恢復健康。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鍛煉不同于正常人的體育鍛煉,既要讓心臟受到一定的鍛煉,又不能讓它負擔過重。如何正確掌握這個尺度呢?最簡便最常用的方法是測量心率。康復鍛煉心率值的計算方法是:出院時先在醫生的監測下作一次低水平的運動試驗,或登1~2層樓,測出最大耐受量的心率值(稱峰值心率)。康復鍛煉心率值=(峰值心率-休息心率)×60%或70%+休息心率。比如,峰值心率為160次/分,休息心率為60次/分,那么,康復鍛煉心率值=(160-60)×60%或70%+60=120~130次 / 分。這位患者在康復鍛煉中應盡量達到這一心率值。
康復鍛煉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開始時先采用運動量小的活動,如自理生活、養花種草、家務雜活、氣功站樁等,逐步進展到散步、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游泳、打網球、慢跑、輕體力勞動等。活動項目的選擇可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體力及環境條件自行決定,只要能達到康復鍛煉心率值即可。
在鍛煉過程中還應注意:
1.康復活動后不應感到疲勞。患者應學會自我評定鍛煉后的感覺,如果沒有持續的疲勞感,沒有關節與小腿的疼痛,以及失眠等現象,說明活動量是合適的。否則就要減少活動量。
2.每次康復鍛煉前后,都要進行8~10分鐘的準備活動和還原活動,方可正式開始鍛煉或休息。準備活動和還原活動可采取一般速度的步行或彎腰伸臂等活動。
3.學會在10~15秒內計算出1分鐘的心率,以防活動時心率超過康復鍛煉心率值。鍛煉后,必須充分休息15分鐘以上才可進餐或洗澡。
4.每次進餐以八九成飽為好。忌食刺激性食物或飲料,如酒、咖啡、濃茶等。夜間要保證充足的睡眠(8~10小時),中午適當午休。衣服要寬松易于穿脫,保持不冷不熱。鞋宜軟底,或墊以厚軟墊。
5.遇有天氣變化,過冷或過熱、下雨潮濕等,都會額外增加體力的消耗,需適當減少活動量。如遇感冒發熱等,應暫停活動,待痊愈后再根據體力情況進行活動。身體特別衰弱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重新由低水平活動量開始。
6.消除不利因素,如戒煙,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等。
7.定期去醫院檢查,經常取得醫生指導,根據身體恢復情況調整康復鍛煉的活動量,以便獲得最好的效果,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8.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樂觀豁達,切忌抑郁。許多患者由于病后生活方式的改變,對身體的擔憂,對家庭和工作的責任感,以及對性生活的憂慮等,往往情緒低落。對待這些問題除了需要醫生的指導,主要靠自己正確認識。生活方式改變了,有利于防止心肌梗死復發,所以要努力去適應;既然已出院,說明危險期已過,不必過于擔憂;只有積極康復鍛煉,才能早日恢復工作,并承擔起家庭的職責;凡能自己登上2~3層樓的人,大體能過正常的性生活。
康復鍛煉必須長期堅持,起初活動量小,可每周進行1~2次。以后活動量增大了,每周鍛煉3~4次即可。當然,每天堅持進行也未嘗不可。有的病人出院后一點不敢活動,整日靜養,結果越養身體越虛弱,心臟功能也日漸衰退,動輒心跳氣喘不已,更易使心肌梗死復發。所以說,康復鍛煉是心肌梗死患者爭取恢復的最好方法,只要正確掌握運動量,就不會帶來任何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