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本少爺,福建、70后出生,莆田(仙游)人。常用筆名本少爺、阿少、林何曾等。2003年作品散見《詩選刊》、《星星詩刊》、《詩生活月刊》、騰訊、風易、榕樹下、采納等詩歌論壇的民(網)刊。2004年入選《或者3卷》、《詩三明03年選》、《詩選刊》6期福建詩版圖、《詩選刊》9期、《詩歌在網絡》、《夏季風》、《詩三明04年選》、《詩旅程》年刊、《佛山文藝》11期、《中國詩人》第5期、《詩歌月刊》12期——先鋒時刻等,2005年入選《芳草》2期、《詩選刊》4期、9期、《詩歌月刊》4期等。
離
深夜看見自己乘火車,像是為了另一個人而來
有人遠遠的來了,為了在此和你離散
有人從天而降,為與你相識再離散
昔日重來
昨晚,天晴,飲酒
文本無心若干,陳小三若干,小龍人
若干,醉眼看花,無花若干
醉眼看電視,有強降雨若干,在安徽、浙江。
家山北望,淅淅瀝瀝
溫州城外,有我小女人若干,黃花若干,有散歌若
干啊,散歌啊,不成拍,杭州城外有我林何曾之雙
音節詞
若干。
且
九月二日,醉酒,一覺睡到九月三日下午。
上午醒過一次
讀短信幾條,看七個未接電話。感嘆生活美好。涼
席
依照慣性滑到一邊
去日宛如今日
一個人坐在泉州東方公主整形醫院
對面。
想到去日苦多
我想找個人,苦苦哀求,低聲傾訴,如淚將落
夏
秋天好像快到了
借著昏黑的路
燈,我掏出筆芯記錄一個事件:
秋天好像快到了
到處是盲人,愛,和遺像。
于
我很想你
在這樣的夜里
有心臟,和心跳,沒有心聲共鳴。
秋天蚊蠅甚多
北方的秋天
秋天的秋天
我是客居在小鎮,這個秋天的國民
閑坐,飲茶,幾盅,無動于衷,于國事,于人民,于
老死,于秋露,
于千秋萬代,于茍活,空氣中
縣城的我
許多事情,在午后
驚人的相似
那一年
你離開我的身體
像公汽離開公交站點
留下尾氣后
迅速跑開
與此略有不同
你有四海的速度,籠罩縣城,四海茫茫,呈吸附
狀。
何為歡
我想,從前雨天站在路邊的我
那時候,還小,沒想到貨車開過,會濺
起淤泥;在褲角。小眼神兒
我想,從前雨天的我
站在輪渡碼頭,不是黃花崗
不是七十二烈士,接你,沒想到
沒記住,那一天,貨車開過
濺沒濺起淤泥,
自此
自此,雨落在傘上又掉到地上
自此,臺風穿過臺北新村
自此,強身健骨,昨夜陳情,風
吹流連,號角連綿,流連者自去,虛偽者手里握
筆,以為是劍
可陳情,可表,可東流
葬花吟
風吹衣服,小腹微痛
而今,匿名發帖,不看天氣晴雨
而今,你走在崇武,不像發帖之人
即將變成禮物
我曾經,把你的名字刻在這條通往廈大西村的石
壁走廊
我曾經,讓風吹著鼓浪嶼上面的人民體育場
我曾經和你一起吃一個玉米棒子,那四周
散落一地的,是那鳳凰花
是游人,或者即將
變成游人
詩觀:
□本少爺
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能感染人、能有所表達你的喜怒哀樂的、能帶來閱讀快感和愉悅的就是詩。詩歌只能來源于生活。詩歌的文字結構只表現作者對文字調動的能力,詩歌一寫成即脫離文本自身,有它存在的世界。那就是對閱讀者的牽引和對一切事物的原生態呈現。而詩歌的文字結構形成的節奏,我個人以為是表達作者心靈想法的唯一法門。這時我所指的節奏是兩方面,一是詞性相近的詞語疊加形成的快感,狂風暴寸式的;另一是很平靜的敘述文字緩慢推進,用平常的言語敘述形成的弱勢節奏,刀刀溫柔式的。如果一件事情沒有深入你心,你就無法把它敘述得成功;比如說,最大的哀傷,其實不是你說出“哀傷”這兩個字,當你說出這兩個字的時候或許它已消失;哀佃是消失的。我這樣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