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結識《輕兵器》是在2000年的暑假。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真實的謊言》讓我對槍產生了興趣,從同學那里借來的《輕兵器》雜志使我對槍更加迷戀,從此,一個執著的兵器迷“誕生”了。
自2000年底到現在,《輕兵器》成了我每個月最深切的期待,我還收集了不少《輕兵器》的過刊。從1993年的第6 期開始到2005年4月上期,我共收藏了122本《輕兵器》。貴刊1992年公開發行至1997年為雙月刊,1998年至2004年為月刊,到現的半月刊,從黑白到全彩色印刷走過了既漫長又短暫的14年。為了集齊貴刊,我曾經利用休息日,騎了近一個小時的自行車到天津市第三工人文化宮的舊書市場去淘《輕兵器》的過刊,以致把在那里能找到的且我沒有的《輕兵器》全淘到手,還有幾次我為了在第一時間閱讀到貴刊,從家里騎車20分鐘到一家報亭去買。
在閱讀貴刊的過程中,我確實增長了不少知識,還有幸在2004年成為第七屆“輕兵器知識競賽”的獲獎者。貴刊的編輯對讀者反饋意見很是負責,曾有一次把電話打給我,問詢我對雜志的看法和建議,這讓我很驚喜又很感動。
本人感覺《輕兵器》已漸漸成為大家熟知的品牌型軍事雜志之一,望諸位編輯努力做好這一品牌,守業比創業難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回望《輕兵器》的 200期,我們已經聞到寒梅的初香,望諸位編輯繼續本著服務讀者的精神,精心培育這枝嬌艷的梅花,使她早日綻放出第二次的艷麗!
我們期待著。
天津張彤彤
我是一名軍校教官,20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輕兵器》,當時我剛畢業留校,從事輕武器教學。我當戰士時曾經多次參加過射擊比武,但都是在教練的指導下完成的,實際的理論知識少得可憐,要面對學員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談何容易啊!幸虧一位經驗豐富的領導告訴我,要想上好課,不僅要有過硬的射擊技術做基礎,更重要的還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做支撐,于是《輕兵器》就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說,我從教這么多年,是《輕兵器》給了我知識,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力量,不論是對內教學,還是對外講學、演講,我都得心應手,多次立功受獎,《輕兵器》對我的前途和事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記得有一次帶學員到部隊實習,剛一下車,部隊領導就給我下達了為干部戰士講課的任務,當時接受這個任務時壓力很大,但很快就消除了,因為我一直都看《輕兵器》,從《輕兵器》上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說我是有準備的,所以稍作準備,我就上臺講課了,結果反映很好。
在此,我想對《輕兵器》所有工作人員說一聲:謝謝!同時我也祝《輕兵器》越辦越好,真誠地希望在以后能加強國內輕武器性能、特點分析、訓練中的經驗體會等等欄目,畢竟我們在教學中很需要這方面的知識。
昆明陸軍學院軍事基礎教研室李開林
恭喜《輕兵器》第200期的生日,Happy Birthday!
大約是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從《輕兵器》上了解到“華工” 這所學校,于是填志愿時我就報考了。七月接到通知說考上了,是十七系動力機械系地面武器機動工程專業,痛快!可以說,沒有《輕兵器》,我現在就領不到每月100塊的軍工補助(偷著樂,嘿嘿),在此請接受我最真摯的感謝!
到了現在的中北大學(就是原“太機”、“華工”)后,我的第一感覺是:“來對啦!” 有哪所大學如此地貼近輕武器? 有哪所大學有這么多的槍械彈藥供人觀摩?有哪所大學校慶時放禮炮?閑暇之時還可以扛扛無后坐力炮,聽聽加農炮回閂時厚實的金屬撞擊聲,甚至可以爬進69式坦克里去……
最后要感謝的是《輕兵器》為兵器業界做出的貢獻,同時還希望多多介紹我國的軍工學校,讓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軍工這個行業中來,為祖國的國防事業添磚加瓦!
山西中北大學陳晟
結緣《輕兵器》已有幾個年頭,起初我是一個對兵器毫不感興趣的女孩,因為我總認為女孩天生應與漂亮的時裝和化妝品連在一起。自從認識了他,我便對兵器有所了解。
我和他是一個院子里長大的,他比我年長幾歲。兒時的我們總喜歡在閑暇時到學校打乒乓球,喜歡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到郊外放風箏,喜歡在假期結伴登山……家鄉的山山水水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和歡笑。
他非常喜歡《輕兵器》,而現在我覺得這些看似冷冰冰的兵器背后卻有一縷溫暖的源泉。是他讓我認識了《輕兵器》,是《輕兵器》讓我了解了兵器背后更多的故事。
現在我和他一南一北,但我似乎總能從每期的雜志中感到他的氣息,他生活的好壞。在此我衷心地祝愿《輕兵器》越辦越好,希望我們彼此的路上始終有她陪伴,直到天長地久……
成都水懿璽
我與《輕兵器》打交道已經有10年了,算是老朋友了吧!我是軍事愛好者,更是一個“輕武器”迷,《輕兵器》作為國內介紹輕武器最權威的書刊,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尤其是封面、封底與中插的圖片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讓人百看不厭,還有像“國產篇”、“名槍名彈”、“武器分析”“歷史與人物”等欄目,設置得很好,文章的質量、內容也不錯,新增欄目如“戰役戰術”、“圖解兵器”等,打破了單純介紹兵器的俗套,將兵器裝備與戰爭聯系起來,更加體現了兵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卷首語”寫得很精彩,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看完后久久不忘。
當今市面上的有關軍事類的雜志很多,但并非都是精華,但《輕兵器》作為專門介紹輕武器的專業性雜志確有其獨到之處,她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身,這是其他軍事雜志無法比擬的,這也就是所謂貴刊的特色吧。希望貴刊能堅持自己的風格,立于潮頭,成為軍事書刊里的“領頭羊”,同時也成為“兵器迷”們的良師益友。在此我想提一些對貴刊的建議,希望能夠接受:
(1)加強對國產輕武器的報道。國產輕武器一直是我們特殊關注的,每期雜志我只要看到有國產武器的介紹,就有種說不出的喜悅。
(2)緊緊圍繞輕武器大作文章,輕武器包括很多種類,不僅僅指槍,包括地雷、手榴彈、反坦克火箭筒等等。另外,當今普遍關注的單兵反坦克導彈與便攜式防空導彈也應該多加關注。
(3) 在原有欄目中,能否增加文章信息量。有些精彩的欄目只有一篇文章,看完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湖南炎陵煙草專賣局段曼娥
轉眼8年過去了,8年里你一直陪伴我,幫助我,給予我精神食糧。
1998年我復員在家等待分配工作,偶然在離家不遠的書報亭發現了《輕兵器》,出于對槍械的情有獨鐘,馬上買了一本,回家后仔細翻閱,并感嘆相識恨晚啊!
《輕兵器》不僅充實了我的生活,還讓我學到了更多更全的知識,從中了解到我國與歐美國家輕武器之間的差距,并且對我辨別軍品的真偽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忘了說了,本人是收藏軍品的發燒友。
2001年我在古玩市場收購了2個水壺,其中一個是我軍的65式水壺,另一個就不知道出處了,賣壺的人說是美國的。我看壺套像是美國的東西,但是由于沒有任何資料可查,所以就不能確認是真是假。那個水壺的品相很差,壺套面目全非,壺體有好多坑,變形得很厲害,而且沒有任何編號,但是價錢不貴,索性我就買了。直到2002 年《輕兵器》第5期刊登了“漫說軍用水壺”一文,我才對上號了。根據文中的圖片,我確認我買的那個水壺就是美軍的M1910式軍用水壺,當時的心情真的是無法形容啊!
早就想給各位編輯們寫信了,但一直沒有機會,今天借貴刊200 期華誕,錯了,應該是我們自己雜志的200期華誕向一直辛苦的各位編輯們說聲:“辛苦了,謝謝你們!”
河北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狄更魁
和《輕兵器》相識大概是在初中時,自從那時起我就被各式各樣造型精美、巧奪天工的槍械所深深吸引了,一種欣喜若狂的情緒在我的四周蕩漾開來,揮散不去。與其把它們視作戰場上的血腥利刃,我寧可用一種欣賞藝術品的角度來審視它,把玩它。也許這是一種很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我卻固執己見地堅守自己心中的這片思想凈土,渴望將這種對槍械的珍愛一如既往地延續下去。
都說槍械是很男人化的東西,這點我很贊同。槍械之于男人,同唇膏之于女人一樣有完全相同的驚艷效果。我有一個做醫生的朋友也是個槍迷,平時可能因為工作的原因是一個特別安靜的人,但當他談論起鐘愛的槍械時,眼中閃現的那種與平時判若兩人的神采令我震撼不已。
槍械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就好比古人手中的寶劍,在世人的眼里劍能避邪,正所謂“劍氣沖霄漢,青光射斗牛”,這是因為劍有種凜然的正氣。與其說人民軍隊手中的槍械有強大威力,不如說那是一種維護和平,匡扶正義的鋒利正氣。
在現在這個聲色犬馬五光十色的時代,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下自己所喜愛的槍械書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感謝《輕兵器》!
天津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