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蒂夫?喬普斯是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現任總裁,也是該公司的創始人。2005年6月12日,他應斯坦福大學的邀請向即將畢業的學子們做了一場演講,很動情地講述了自己對人生的體會和感悟。下面,就讓我們靜下心來聆聽喬普斯的人生故事吧……
點滴成人生
我在里德學院上了6個月的學就選擇了休學,不過我是在休學18個月后才決定真正退學的。我為什么選擇休學呢?
我生母生我時是位年輕的未婚媽媽。由于正在讀研究生,她決定讓上過大學的人家收養我。那時,我的養父母也在等待收養的名單上。當我的生母發現,我的養父連高中都沒上完,于是,我生母拒絕在認養書上簽字。直到幾個月后,當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后,我的生母才最終同意讓他們來收養我。
17年后,我真的上大學了。可是當時我非常幼稚地選擇了一所學費幾乎跟斯坦福一樣昂貴的大學。我的養父母是工人階級,收入不高,他們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了我的學業上。6個月后,我還是看不出上大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一生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上大學對我有什么幫助,況且為了我上大學,我養父母幾乎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于是我決定休學。當時這個決定看起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回過頭來看,那可是我這一生中做過的最好的決定之一。
我的大學生活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而是睡在朋友家里的地板上,靠回收可樂罐賣錢果腹。每到星期天晚上,我不得不走7英里的路程,繞過大半個城鎮,就是為了去一所教堂吃頓好飯。由于我的好奇與直覺,我所遇到和經歷的大部分事物,后來都變成了我人生中的無價之寶。舉個例子,當時里德學院可能在教授書法方面是全美最好的大學。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和每個抽屜的標簽上所寫的字都非常漂亮。因為我休學了,所以我可以不按正常的選課程序去上課,于是我決定去學書法。我學了兩種字體,學到了在不同字母組合間如何變化字間距,懂得了活版印刷的偉大之處。
我當時也沒想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什么樣的實際作用,不過10年后,當我在設計第一臺Macintosh(麥金托什品牌機)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Macintosh里,這是第一臺能打印出漂亮字體的計算機。如果我當時沒有對書法學課程著迷的話,Macintosh可能就不會有多種字體了,而且字體間距也不會有多種變化了。由于Windows也使用了Macintosh的字處理技術,所以如果當年我沒有這樣做的話,大概世界上所有的個人計算機都不會有這些東西,也打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體了。所以你得相信,你現在所體會的一點一滴,將來多少會連接在一起。你得相信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活也好,因果也好。
有愛就不會失去
我年輕時就知道自己的愛好,在這一點上我是非常幸運的。20歲時,我和一位同事在我父母的車庫里開始鼓搗蘋果計算機。我們工作非常賣力,蘋果電腦公司在10年間從一間車庫里的兩個小伙子的手中成長為一家員工超過4000人、市值達20億美元的大公司。30歲時,我們又推出了公司最棒的產品,即Macintosh(麥金托什品牌機)。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地順利,然而不久我就被公司炒了魷魚。你或許會問:怎么會讓自己創辦的公司把自己給解雇了呢?事情是這樣的。當蘋果電腦公司發展壯大后,我們聘請了一位在經營公司上有才干的人,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干得不錯。可是我們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持不同的觀點,分歧也越來越大,最后只好分道揚鑣,而董事會站在他那邊。于是在我30歲那年,公司把我給解雇了。
一連幾個月,我真的茫然不知所措,意志消沉,甚至想要離開硅谷。但是我漸漸地發現:這一不愉快的事情絲毫沒有改變我的愛好。于是,我決定重新從零開始。
在接下來的5年里,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的公司,接著又開了一家叫Pixar的公司。Pixar公司接著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現在,Pixar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制作公司了。事情的發展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蘋果公司后來買下了NeXT公司,于是我回到了蘋果公司。我們在NeXT公司開發的技術,后來也成了蘋果公司復興的核心。
我想,如果蘋果公司當年沒有解雇我的話,這些事情可能一件也不會發生。盡管這味藥很苦,可是病人需要它。我深信,惟一使我堅強地走下去的原因,就是我熱愛這份工作。工作將占去人生的一大部分,惟一獲得真正滿足的方法,就是相信你所從事的工作是偉大的,而做偉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深愛你所做的事情。所以,在你找到你喜愛的工作之前,一定不要停頓。
順心而為
我17歲時,曾經讀到過一則格言,大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來過,你就會倍加珍惜。總有一天,這會變成現實。”這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從那以后,在過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上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一生中的最后一天,那么我今天要干些什么?”每當連續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可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必須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了。
提醒自己快要死了,是我在人生中做出重大決定時所用過的最重要的工具。因為面對死亡時,幾乎所有的外界因素、所有的外界期望、所有的榮譽、所有對困難或失敗的恐懼,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只有人生中最重要和最本質的東西才會留下。
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患了癌癥。一天早上7點半,我做了檢查,胰臟內清晰地出現一個腫瘤,我當時連胰臟是什么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癥,我剩下的人生不會超過6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告訴病人準備后事的委婉說法。
我整天都在想那個診斷結果。后來的一天晚上,醫生給我做了一次活組織切片檢查,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從胃進入腸子,然后把一根針插進了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省人事,我妻子后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后,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我接受了手術,現在已經完全康復了。
經歷這件事后,我可以更加肯定地告訴你們:
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不想去死。但是死亡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死亡簡直就是生命中最好的發明,是生命變化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留下空間。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按別人的說教生活。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按別人的思考來生活。其實,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順應內在的心聲吧,其他任何東西都是次要的。
[編譯自美國《勵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