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也許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搖籃曲的國家:現記錄在冊的搖籃曲約有1萬余首,而每年新添的搖籃曲則又有幾百首之多。
與外國搖籃曲相比,日本搖籃曲的歌詞也多是“可愛的小寶貝快快睡”“月兒、星兒、花兒、風兒”之類的詞匯。不過日本不少搖籃曲中卻往往包含有諸如“你如不睡就把你賣給人販子”等“威脅”性語匯。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這是由于日本母親普遍在“潛意識”中早就認識到,孩子長大后總不會一帆風順,天上總會出現烏云,路上總會布滿荊棘。也許正是這些聽上去并不溫柔的搖籃曲,催促著日本兒童早早獨立自主,早早學會不畏風險。
與歐美和其他東方國家的搖籃曲相比,日本搖籃曲似乎更多了一層凄涼。原來,在日本近代農村,窮人家的女兒往往在尚未成年時就得去富戶當小保姆,而她們自己本來還處在需要雙親呵護的年齡。當她們搖著小東家安然入夢時,唱的歌兒能不充滿憂傷和疲憊嗎?
在日本近代史上,搖籃曲流行的地區,往往是天災不斷的窮鄉僻壤。逃荒者常常把在故鄉流行的搖籃曲帶到異鄉,又把異鄉流行的搖籃曲帶回家鄉,并一代又一代地傳給后人。不難想像,逃荒途中哼唱的搖籃曲少的是快樂、滿足,多的是悲嘆、無奈。
同一首搖籃曲,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歌詞。據說有首誕生于京都附近農村的搖籃曲,竟擁有20余種不同歌詞。自然,這些歌詞或是由小保姆即興創作,或是經世世代代千百位母親“集體創作”。有位文藝評論家認為,許多日本搖籃曲表現的優美意境和深刻思想,實際上完全可以與大文豪們的經典名作相媲美。日本搖籃曲以小調為多,適合獨唱,而大調搖籃曲往往適合數人、數十人合唱或輪唱。在舉世無雙的日本搖籃曲音樂會上,甚至出現過千名母親齊唱的盛況。
在民間文藝專家的鼓勵下,有的身居農村年已古稀的老太太,絞盡腦汁回憶少女、少婦時期哼唱過的搖籃曲,一旦回憶卡殼,她們便在專家的指點下站起身,閉上眼,雙臂作懷抱嬰兒狀——果然,一首首古老的搖籃曲便又在她們衰老的心中蘇醒,繼而從她們的嘴中汩汩流出。據說就是通過這種看來十分原始的方法,數千首“瀕臨失傳”的搖籃曲才能夠重獲新生。
令人費解的是,在遠離日本列島有幾千公里之遙的茫茫南太平洋塞班島(屬美國管轄)上,如今仍有不少日本搖籃曲廣為流傳。專家們經調查后發現,原來二戰時日軍曾占領此島——正是日本士兵把他們家鄉的搖籃曲教給了此島上的婦女,從此這些纏綿多情的日本搖籃曲竟奇跡般地在塞班島上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