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牙烹子事君邀寵
春秋時期有個叫易牙(一名狄牙)的人,初為齊國宮廷的御廚。此人不安分職司,總想騰 達出人頭地,且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有一天豎刁向齊桓公推薦易牙,說他烹調有術,所制 菜肴鮮美可口。齊桓公聽后,就問詢易牙道:“寡人對鳥、獸、魚、蟲都吃膩了,只是未嘗 過人肉的鮮味,不知汝可烹出此味否?”齊桓公當時是沒話逗話的一句戲語,意思是說人間 的美味都遍嘗了,再高妙的廚子也不過如此而己。哪知說此話者無心,聽者卻很留意,他便 將此話牢記心頭了。話說這易牙邀寵心切,苦于尋不到鮮人肉為炊,后來竟在自己襁褓中的 兒子身上打主意。他想自己的幼子,殺之事君別人不會說三道四的。果然幾天后的一次宮宴 上,齊桓公大飽口福,嘗到了鮮嫩的肉羹,且從未品過如此美味。食罷打著飽嗝,贊不絕口 。后來一打聽,始知這道菜竟是易牙三歲兒子的嫩肉所制,不免作嘔一陣。雖然惡心,但齊 桓公反一思量,君王確實需要臣子忠誠獻身,這易牙雖割斷父子之情,卻盡到了臣子之義, 忠君勝過親生骨肉,實在應該褒獎重用。于是,易牙由一名廚子一躍成為齊桓公身邊的重臣 。此后他握有實權,糾合奸·干政,齊國發生多次內亂而衰敗,最后“國傾”。
顧秉謙甘當兒孫官運亨通
明天啟五年(1625)仲秋佳節,專權驕橫的宦官魏忠賢,神氣十足地坐在府邸的太師椅上 ,以千歲爺的架式接受百官的拜賀。只見100多位公卿大臣跪在他的膝下,齊聲叫“爹”稱 “爺”,祝他多福多壽,其干嚎聲滑稽可笑,但朝拜者卻個個儀態莊重。也就是說這些頭頂 烏紗的達官顯貴,都已經成了這個不男不女的大太監的干兒孫了。
眾卿跪叩的場面是認真的,惟有年屆耄耋之年的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顧秉謙在后排不 動聲色。從表面看去他是不卑不亢,實內心卻在玩彎彎繞,想新招式邀寵一鳴驚人呢。
魏忠賢見有人不跪,心里怒火中燒,正欲示鷹犬將此人拿下問罪。這顧氏亦非草苞飯袋 之輩,他自然會拿捏火候,便緩慢踱步到魏忠賢座前,深躬長揖,然后捋著白花花的須髯, 朗聲道:“千歲爺洪福齊天,恕微臣不跪之罪。念我顧某命苦,生不逢時,本欲為兒,惜須 發己白,恐折了千歲福壽,故不敢為之,實在可悲可嘆!微臣有一犬子,今令他跪拜公公為 親祖父,不知可成全否?”
本欲發怒問罪的魏千歲聽罷,頓時哈哈大笑,用女人的腔調連說:“好,好,!真不愧 是當朝大學士,想得周全。今兒,這個孫兒我是認定了!”顧某最初心懷不安,見魏千歲如 此賞臉,馬上受寵若驚。一時間竟也失去風范,急忙拉著兒子的胳膊趨前下跪,父子倆一起 叩起了謝恩響頭。這魏忠賢被拍得心花怒放,當眾宣示:“賞紋銀二百兩給我的孫兒”。有 了這層關系后,魏忠賢常夸顧秉謙經綸滿腹,“道德文章,本朝第一”。不久又“入參機務 ”,一時顯貴。顧氏拍馬投靠權閹,為正直的臣僚所不齒,朝野議論此事不絕于耳。
徐階作應制詩媚上
明代大臣徐階,字子升,松江(今上海)人。嘉靖進士,此公博學多才,惟處事圓滑。
他最初進京應試,即顯拍馬奇才。科考時“應制”,作了一首詩,以賦“嘉靖”二字拍 上。詩云:“士本原來大丈夫,口稱萬歲與山呼。一橫直過乾坤大,兩豎斜飛社稷扶。加官 加祿加爵位,立綱立紀立皇圖。主人自有千秋福,月正當天照王湖。”這首詩將“嘉靖”二 字 ,按筆劃順序,一一加以歌頌,聞者拍案叫絕,堪稱拍到位了。據說嘉靖帝審讀再三,十分 滿意,嘉許此人確有文才。應當說這種文字游戲,實在是雕蟲小技,只要是熟讀經史的人, 掌握一點文字功夫即可為之。問題是誰能用到點子上,這徐階功于心計,不愧是拍馬有術 ,竟將“嘉靖”二字入詩分解,而意蘊升華又絲絲入扣,這就是功夫了。
徐階這個人,明史有傳,世宗時歷官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他與一代奸雄嚴嵩同 朝共事10余年,若不會“曲意”逢迎(善拍),是不會久安官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