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初春的一天,聯結歐、亞兩大洲的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邊人聲鼎 沸,戰馬嘶鳴,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和160艘戰艦組成的馬其頓-希臘聯軍正在緊張而 又忙碌地橫渡海峽。這時,只見一位英武的年輕軍人頭插羽毛、身著戎裝,腰挎短劍,駕著 一葉輕舟順流而下,只身來到海峽出口處的特洛伊古戰場,向阿喀琉斯的墳墓獻花圈,憑吊 這位傳說中的大英雄,以向世人表明自己率師東征絕非師出無名。他,就是年僅22歲的馬其 頓新國王、聯軍統帥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是馬其頓老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兒子。馬其頓原來是巴爾干半島中部一個落后的 奴隸制城邦,到菲利普二世時,這個城邦走向強盛。公元前338年,菲利普二世打敗了雅典 和底比斯兩個城邦的軍隊,把希臘分散的城邦統一成為受他統治的馬其頓王國。公元前336 年,菲利普二世在他女兒的結婚宴會上被人刺死。于是,馬其頓的霸業和菲利普二世征服東 方的野心,被他剛滿20歲的兒子亞歷山大繼承下來。
亞歷山大從小興趣廣泛,且受過良好的希臘文化教育。13歲到16歲,他的父親為他聘請 了當時希臘“最博學的人”亞里斯多德作家庭教師,他向老師學習了哲學、醫學、地理等方 面的知識。他最喜歡的書是《伊利亞特》,立志向阿喀琉斯學習,創下輝煌的偉績。
一心想成為“世界之王”的亞歷山大15歲就表現出勇敢、倔強和自負的非凡性格,曾馴 服過別的騎手不能駕馭的烈馬。16歲時,亞歷山大就開始隨父征戰。在著名的喀羅尼亞戰役 中,他指揮馬其頓軍隊的右翼,取得顯赫戰果。他經常參與政務,習染統治階級的各種思想 觀點和道德習慣,好大喜功,專橫霸道,處心積慮妄圖統治世界。據說,每當他得悉其父勝 利的消息時就發愁,惟恐自己會因此而享受不到征服世界的光榮。他具有狂暴的熱情,堅強 的意志和出眾的智力,有敏銳的判斷力和隨機應變的才能。
菲利普二世被殺后,希臘被征服的城邦認為這是擺脫馬其頓帝國控制與奴役的天賜良機 ,他們紛紛起義暴動,亞歷山大用了兩年時間平息了父親所征服之地的叛亂。為了維持龐大 的軍隊以鎮壓希臘各城邦的反馬其頓運動,為了實現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亞歷山大把目光 投向了領土遼闊、資源豐富的波斯,并于公元前334年開始了遠征東方的軍事行動。行前, 他把自己所有的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分贈給人。一位大將迷惑地問道:“請問陛下,您把 財產分光,給自己留下什么?”
“希望。”亞歷山大說,“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
將士們被亞歷山大的雄心所激勵,決心隨他出征東方去掠奪更多的財富。
在馬爾馬拉海南岸格拉尼科斯河附近,亞歷山大和波斯軍隊首次交鋒。他不顧聯軍長途 跋涉的困難,親自率領一支驍勇善戰的騎兵,強行渡河,發動進攻。波斯軍隊很快潰敗,死 傷累累,2000多人成為俘虜。這一戰役的勝利,為亞歷山大打開了向小亞西亞進軍的通道。 他在小亞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不少城邦歸順,并把他看成解放者。
公元前333年夏,亞歷山大的軍隊在伊索斯城附近和波斯軍隊發生了第一次激戰。聯軍 雖然不足5萬人,可是擁有當時最好的裝備,戰斗力很強。亞歷山大集中優勢兵力,以神速 行動 ,直搗波斯軍的中鋒。大流士三世首先害怕起來,棄車上馬,倉皇而逃。由于主帥脫逃,中 軍動搖,全軍迅速崩潰。亞歷山大占據了大流士的軍營,并俘獲了他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 兒。看著大流士豪華的宮殿,亞歷山大贊不絕口:“這樣才像個國王!”
在伊索斯戰役中擊敗波斯人后,亞歷山大決定進入埃及,埃及當時已被波斯帝國統治了 大約200年。由于稅賦負擔沉重,宗教信仰得不到尊重,埃及人對波斯帝國的統治早已不滿 。他們尊封亞歷山大為“法老王”,開始了希臘與埃及之間持續三百年的文化交流。“征服 者”在尼羅河三角洲現在亞歷山大城所在地建立了一座城市,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為亞歷山 大里亞。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率軍穿過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軍隊進行 生死決戰。大流士三世敗退,被自己的部下殺死。次年,亞歷山大徹底擊敗了大流士的繼承 人,征服了整個波斯。至此,延續200余年的波斯帝國宣告壽終正寢。
高加米拉會戰后,亞歷山大繼續東進,一度征服中亞,但在印度卻遭到了當地居民的頑強 抵抗,被迫撤兵返回兩河流域。由于長途跋涉,他的部隊損傷極大。公元前324年,歷時10 年的亞歷山大遠征終于結束了。他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首都設在巴 比倫,其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就 在 當年,亞歷山大在蘇薩城舉辦萬人集體婚禮,安排馬其頓1萬多名官兵與波斯女子結婚,并 帶頭娶大流士之女巴西妮為妻,希望以此鞏固新生的帝國。但第二年春,他突然患惡性瘧 疾病逝,終年33歲。亞歷山大去世后,他通過軍事征服建立的帝國不久也就分崩離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