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馬立克氏病強毒感染診斷技術標準出爐
安徽科技學院(郵編:239011,電話:0550-6732036)張訓海副教授的科研成果“雞馬立克氏病強毒感染診斷技術”標準,前不久通過了農業部審批,從今年2月1日開始執行,面向全國推廣應用。
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與現代MDV分子生物學檢測結果相一致的MDV瓊擴抗原、抗體同步檢測的MDV強毒污染的監測技術與方法,形成了“雞馬立克氏病強毒感染診斷技術”標準(標準號:MY/T905-2004)。該檢測技術操作簡便快捷,12~16小時即可得出結果。(安徽 柳書節)
方便濕粉條加工技術通過鑒定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郵編:100094,電話:010-62737434)廖小軍副教授主持的“方便濕粉條加工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鑒定。
他們攻克了方便濕粉條加工中的酸洗、微波升溫與蒸氣保溫殺菌和動態變溫冷凍等關鍵技術,解決了加工中的粘連、韌度降低、變色、食用不便和保質期短等問題,開發了保質期長、食用安全和方便的濕粉條新產品。(北京 胡春明)
調節異育銀鯽攝食行為通過驗收
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郵編:100081,電話:010-62136896)薛敏博士承擔的“異育銀鯽攝食行為及其化學感覺調節”項目,前不久通過了專家驗收。
他篩選出2個對異育銀鯽誘食作用最為明顯的誘食劑復合配方,這些誘食劑對改善異育銀鯽早期替代蛋白飼料的適口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縮短魚種上浮搶食時間7天以上,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和養殖效益。(北京 任霞)
高山杜鵑育苗技術獲突破
浙江省農科院原子能所(郵編:310021,電話:0571-86404247)顧宏輝博士研發的高山杜鵑快繁育苗技術獲重大突破,能在6個月內繁殖出大批量高山杜鵑組培苗。
他們成功摸索出組培苗出瓶后種苗的配套生產技術,使試管苗瓶外生根成活率達70%以上。(浙江 曉輝)
枇杷自發氣調包裝保鮮技術通過鑒定
福建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郵編:350013,電話:0591-87573907)何志剛副研究員承擔的“亞熱帶特色水果枇杷、楊梅保鮮加工技術研究”項目,前不久通過了福建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采用枇杷自發氣調(MAP)保鮮技術儲藏的枇杷,43天仍具有較好品質,好果率在95%以上,含酸量達0.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4%,果實外觀顏色良好,果皮較易剝。(福建 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