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2005年3月6日指出,經過5年多的實踐,現有的中國石油體制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弊端,石油體制改革已到了非改不行的時候了。
保育鈞指出,我國現有石油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應當是:在能夠實現競爭的地方引入競爭;在具有特殊不能引入競爭的地方,要由政府管制。絕不能容忍行政性壟斷。
他建議說,首先,按國務院《若干意見》中“國家有關部門與地方人民政府要盡快完成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規定工作”的要求,國務院應立即廢止國辦發【1999】38號文件;國家發改委要對發改工業【2004】230號文件進行清理或修訂;鐵道部要立即廢止2003年《鐵運函150號令》。
其次,取消兩大集團的政府職能。商務部要立即廢止民營油企年審須由兩大集團同意蓋章的規定。建立過渡性的政府監管機構,對石油業市場準入、定價、安全等進行監管。
第三,引進競爭機制,打破南北分治局面。鼓勵和支持其他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進入勘探、開采和煉制領域。按照國務院《若干意見》規定:“允許具備資質的非公有制企業依法平等取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采礦權,鼓勵非公有資本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為了加快民營企業進入上游勘探領域,國家可以先選擇幾個小的區塊,通過競標的方式讓民營企業勘探開采,讓他們通過實踐積累經驗,然后走出國門。
第四,要恢復地方煉油廠的生產經營自主權。給地方煉廠原油自采權和進口權;國家應從兩大集團生產的原油中,調撥出一塊交給地方煉油廠生產加工;給地方煉廠經營自主權。
第五,在《反壟斷法》及相關法律沒有出臺之前,建立公正處理壟斷企業與其他企業糾紛的過渡性法規和行政裁決機制。建議有關政府部門從正確處理陜北油田事件和茂化實華停產事件等個案開始,制止在石油天然氣產業中的壟斷行為。
第六,在三大石油企業還控制主要油源的情況下,對成品油的出廠價和批發價進行管制,直到有更多的競爭者進入開采和煉制領域,形成市場定價機制以后解除這一管制。但對具有自然壟斷的輸油、輸氣階段,還要進行價格管制。
第七,征收對應于石油部分級差地租和經濟租(與養路費無關)的燃油稅。
第八,要通過立法確立保證競爭和適當管制的石油體制;加快制定《反壟斷法》,其中要包括禁止行政性壟斷的條款;修改《價格法》,將行政性壟斷和人為壟斷納入價格監管的范圍之內;還要制定《石油天然氣法》。
保育鈞最后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委托專家深入研究和論證,經過各相關方面的充分討論,盡快制定石油體制改革方案,使我國建立起有國際競爭力的、真正高效的石油天然氣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