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只是環保理想主義者倡導和實行的“綠色產業”正在慢慢地變得有利可圖。
英國沃威克大學的克里·科萬博士發明了一種魔術:把手機埋在花盆里,幾個星期之后,就會長出一棵向日葵!你相信嗎?也許在今年下半年,你能在市面上買到由摩托羅拉生產的這種手機。
這聽上去有點荒唐。因為沒有人會愿意把自己的手機變成向日葵,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你應該知道:每年在全球賣出數以億計(2004年大約6.5億部)的手機,都注定將在未來數年之內成為工業垃圾,對于已經被各類塑料、金屬和化學廢料困擾的地球生態環境,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于有環境責任感的公司而言,科萬博士的魔術就有了意義。他受摩托羅拉的委托研發的這種手機外殼,由荷蘭Pvaxx技術公司開發的聚乙酸乙烯酯材料制成,它可以在土壤中快速完全地生物降解,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完全中性的。富有浪漫精神的科萬博士還在手機外殼上嵌進一個小窗口,里面放進一粒向日葵種子,等到外殼開始在土壤中分解,釋放出的硝酸鹽就成為種子的養分,幫助它發芽長大。
“本是塵土,仍歸于塵土”。除了尊重自然規律的道德意涵,這種全降解技術現在還有可能突破傳統思維,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產業。
以全降解材料制成的手機外殼、塑料袋、光盤、建材等工業品,過去由于成本高于傳統材料,只為環保人士青睞,但石油價格近年來的持續上升,使得傳統塑料制品的生產成本也在直線上升。1999年,每桶原油價格僅為10美元,而現在已經漲到了57美元左右。而且,業內人士認為石油價格將會進一步上升,突破60美元的大關只是時間問題。
于是,專門經營有機食品的美國Wild Oats公司最近發現,它們使用卡吉爾(Cargill)公司生產的全降解包裝袋居然比普通的塑料袋還要便宜3%到5%。全球最大的全降解材料生產商卡吉爾已經建立了14萬噸產能的全降解材料生產線。
此外,由于全球各國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對于不能降解的塑料垃圾來說,填埋成本也越來越高昂。在紐約,填埋一噸不可降解垃圾的成本是100美元,是可降解垃圾的兩倍。
另一方面,近年來與全降解的“綠色材料”生產相關的一些技術取得了突破,使得成本有了有效的降低。由于轉基因高產作物大規模種植,作為主要原料的淀粉和植物纖維的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另外,生產規模的上升使得綠色材料的生產成本也有了顯著的下降。
對于中國來說,這又恰恰提供了一個有效利用過剩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思路。據統計,2004年全國玉米庫存為3000多萬噸。去年,同濟大學和上海新立微生物公司合作成立了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和銷售用于制造綠色材料的原料——聚乳酸。
“5年前我們是沒有這樣的條件的”,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任杰教授告訴《環球企業家》。因為當時中國既沒有自己的專有技術,也沒有提供上游原料的企業,但現在安徽豐原生化、江西武藏野和上海同杰良等企業都開始提供上游原料——乳酸(玉米發酵產品)。另外,據任杰透露,同杰良公司擁有相關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而且在工藝上可以比美國的卡吉爾的成本更低。目前卡吉爾在中國售出的聚乳酸大約是2.4萬人民幣一噸,而同杰良的產品可能會大大低于這個價格。
目前中國的傳統塑料價格仍然低于綠色材料,但業內人士認為油價、玉米價格和國家政策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在未來對綠色材料將是有利的,而且隨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成本也會顯著下降,“兩三年之內綠色材料的價格就會低于傳統塑料”。
綠色塑料制品的應用在中國的發展還比較滯后。中國現在尚未有這方面的成熟產品,但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因此估計很快就會在國內看到相關產品。
除了綠色材料之外,還有綠色燃料等相關產業,例如用玉米制作的乙醇等等,巴西現在一年生產的燃料乙醇已經高達1300萬噸,這些產業統稱為“綠色生物質產業”。對于“綠色生物質產業”的原料來說,太陽、土地和雨水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