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招生工作正在各地緊張進行。對許多考分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長而言,面對“高考不理想怎么辦?低分也能上大學!”“我們能滿足所有求學者的不同求學需求!”等等誘人的宣傳,難免會怦然心動。但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嗎?
高招騙子在行動
拿錢就能上大學
“只要分數在400分以上,8萬上一本,5萬上二本,西安高校隨便挑。”7月9日,尤先生接到這樣一條短信。然而當按照對方的電話號碼打過去一問,對方稱要8萬元,就可以上交大的金融或會計專業。當提出面談時,對方立刻拒絕。當被問到怎么保證交了錢孩子能被錄取?對方回答“先交一半,拿到錄取通知書再付另一半。”并說若有誠意15時再聯系。但當天15時再打電話過去,對方的手機卻一直在關機狀態。
招生廣告設陷阱
正值高考錄取結果紛紛揭曉之際,一些招生騙子在廣告中設置招生陷阱,把斂財黑手伸向落選考生家庭的口袋,值得警惕。以浙江省嘉興市為例,6月底以來,該市大學招生和高復班廣告鋪天蓋地,如高復班廣告稱“90%以上的本科上線率”,高校招生廣告稱“頒發國家承認學歷”、“保證100%就業”、“推薦出國留學”等。
“替”大學提前收學費
“學校錄取還沒開始,就有不法分子給家長打被中國農業大學錄取的電話,讓家長匯學費。”中國農業大學招辦負責人說,根據各省市招辦的時間安排,學校2005年 的普通本專科學生的錄取工作在7月初全面開始。但在錄取還沒有開始時,就有家長接到孩子被“中國農業大學”錄取的電話。“錄取還沒有開始,怎么會被錄取?一看就是騙子的拙劣騙術,還有家長反映,騙子要求被錄取的考生在網上報名。”農大招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基本常識的錯誤,高考報名時,要在網上報名,錄取根本就不需要在網上報名 。
“黑中介”居然搞“加盟”
河南目前有“聯招”設立的“辦事處”近30家。設立一家“辦事處”,就要向“北京聯招”交“加盟費”5萬元到15萬元不等。“鄭州辦事處”今年就上交了15萬元;各“辦事處”可發展“下線”,“下線”每推薦一名學生可提成2000元到3000元。目前“鄭州辦事處”已發展了80多名“下線”,這些人中有中學校長、中學老師、在校大學生,還有下崗工人,甚至還有政府工作人員。記者了解到,在該“辦事處”被查處時,已有200名“客戶”填報了注冊登記表,希望能在他們的操作下上理想的大學。
利用QQ招高考復讀生
青島考生小夏今年高考成績平平,原本以為上大學無望的她,前兩天無意中在網上發現了這樣一個信息:“考生小夏 :那天我看到一個武漢警官職業學院的招生簡章,我很高興,我看下面有一個QQ號 所以我就跟那個老師聯系了。”這個自稱姓周的老師告訴她,只要填報武漢警官職業學院為第一志愿,然后把資料寄給他,一個星期后就可以收到錄取結果。
戳穿高招“大忽悠”
教育部門揭騙局
高校“六公開”實施高招陽光工程 為增加高校招生工作透明度,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盡快建立和完善以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資格及有關考生資格、招生計劃、錄取信息、考生咨詢及申訴渠道、重大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六公開”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公開制度,在高招工作中實施陽光工程。
高招工作四個“決不允許” 決不允許違反國家政策和規定,向考生收取任何與錄取掛鉤的費用,高校錄取資格、入學資格與“收費”無關。學校或招生工作人員如有違規收費行為,一律予以追究;決不允許招生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一經查實,對違規工作人員將按規定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堅決清除出招生隊伍。對通過不正當手段、有舞弊行為而被錄取的考生,一律取消其入學資格或學籍;決不允許學校擅自擴大招生規模,招生計劃執行情況一律與學籍電子注冊掛鉤;決不允許游離于招生工作體系之外錄取考生,對未經省級招辦錄取審核的考生,其入學資格或學籍一律不予“追認” 。
謹防六大招生欺詐
一是冒充高校招生人員,以愿意幫忙為名,誘使家長“慷慨解囊”,上當受騙;
二是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與普 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希望就讀普通高校的學生;
三是謊稱可以“低分高錄”,從而騙取考生大量錢財;
四是借所謂“內部指標”“小計劃”騙人,要家長先付一部分定金,然后逃之夭夭;
五是以“自主招生”行騙,聲稱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數線,花上數萬元即可;
六是利用錄取信息欺騙
招生騙子的“金蟬脫殼”計
一是卷錢走人,溜之大吉,留給家長的電話突然成了空號;
二是拿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的入學通知書蒙騙考生家長;
三是私刻公章,偽造錄取審批表和錄取通知書欺騙考生;
四是謊稱因考生分數低,為了保密不能立即辦理,讓考生回家耐心等待,有的考生因過分相信騙子,直到年底還在癡癡地等待;
五是謊稱考生交的錢已作為活動經費花完了或是交給招辦和高校的人了。(下轉49頁)
一、部分異地招生學校繞過教育行政部門的審核,在媒體上刊登夸大事實甚至是完全虛假的招生廣告;
七類違規廣告成招生陷阱
二、為爭奪落榜生生源,一些民辦高校和社會辦學機構委托中介進行異地招生,中介機構受經濟利益驅動,發布虛假信息誘騙落榜生;
三、少數學校夸大事實,誤導學生入學,比如將自考助學、證書培訓說成學歷教育,將學歷文憑考試說成民辦高等教育;
四、一些社會辦學機構與名牌大學合作辦學,但在招生時故意混淆辦學主體,直接說成是某某大學招生,并強調落榜生與統招生一樣上課、一樣畢業、頒發同樣的學歷文憑;
五、發布虛假信息、騙取學生信任,如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升學率高等;
六、用開辦熱門專業、保證百分之百高薪就業、保證出國的許諾來吸引落榜生;
七、一些中介機構在不具備資質的情況下從事招生中介服務,收取較高費用,但考生能否順利入學沒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