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劃:人格塑造的黃金時期
——關注兒童的個性發展
每個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獨特之處,同樣的道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心理學家在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一般性規律的同時,對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非常感興趣。個體差異的最突出表現就是人格。
當人們發現一個人出現人格問題時,常常為時過晚。人格的形成以先天素質為基礎,從嬰兒出生時即開始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多少已知和未知的因素在影響著人格的健康發展呢?
眾說減壓:白領的“新退休主義”
“退休”兩個字對正在工作的都市白領們來說似乎很遙遠,因為他們還年輕。然而,有人卻已經在計劃退休了,不過,這個計劃與年齡無關。有這樣打算的并不是在職場上混不下去的人,而恰恰是那些外表看上去更具有“成功”色彩的人。這些“新退休主義”的主要特征是:正值壯年、事業小有成就、本行業的骨干、主動要求“退休”。 對他們來說,“退休”意味著另一種生活的開始。
心理勵志:不必害怕丟臉
有一句經典英文:“I enjoy losing my face.”它的漢語意思是:“我喜歡‘丟臉’。”事實上,只要你把丟臉當做是一種挑戰,丟臉就不可怕。勇敢地邁出去,你的人生會從此不同。
專家論壇:
網絡心理障礙:成因、預防與矯治
當前,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離不開的工具與媒介。網絡在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方便的同時,其無法避免的負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全球2億多網民中,約有1140 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在我國,目前登記注冊的網站已有62 萬多家,上網人數達到8700 多萬,其中35 歲以下的青少年占82%,未成年人占17.3%。過度使用網絡必然對使用者的身體、心理、人際關系產生不良影響,請聽專家對此的分析和建議。
職場心理:低調——大學生求職的成功途徑
在僧多粥少、求職日漸艱難的職場,昔日的天之驕子由于諸如實踐經驗不足和不能客觀給自己定位等“軟肋”,高不成、低不就而四處碰壁的現象屢見不鮮。那么,求職有沒有什么技巧,需要怎樣的心態才更容易成功呢?
心理診室:今天,你被偷窺了嗎?
這是一個隱私被到處甩賣和窺視的年代,我們一邊玩味著別人被我們眼球蹂躪的快感,一邊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生活中其實每天都在上演著這樣的肥皂劇。諸如此類的報道不僅沖擊著我們的視覺,也在鞭打著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