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10月封面文章
圓桌會議話營銷
上個月《促銷》雜志的主編Kathleen M. Joyce和Arnold Worldwide公司的CEO以及其他三位Arnold Worldwide公司代表就主要客戶怎樣利用綜合性策略從品牌樹立和銷售兩個方面實施公司的營銷大計。
在這個圓桌談話中,他們分享各自企業成功的營銷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回顧和分析,大家都認為多種手段聯合營銷對于塑造品牌和增加銷量是非常重要的。
談話中,他們提到了大眾汽車那次經典的營銷戰略“駕駛者的渴望”(Drivers wanted)。那些以“駕駛者的渴望”為主 的營銷廣告引起很多人的好評,據說這些廣告極可能在十年內一直影響許多消費者的購車決定。
而這個成功的戰略事實上也就是一系列整合營銷手段貫穿始終的結果。
《目標營銷》10月特別報道
五種方案讓顧客成為回頭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顧客成為商家爭搶的核心資源,如何讓新顧客成為你的回頭客?如何使顧客更多地消費你的商品?
試想,如果你是一個顧客,在一家從來沒去過的商店買東西,那么你必須克服一些擔心的心理。你會擔心這些商品是否庫存過久,你會擔心商品是否如預期的那么好……
那么,怎么幫助你的新顧客消除擔心呢?
這里有五種很好的方法:第一,給初次購物的顧客寫感謝信,比較節約成本的辦法就是在小票的反面印上感謝信;第二,在出售的商品包裝上,為該品牌的其他商品類做廣告;第三,為第二次再來購物的顧客提供打折優惠;第四,時不時地為新顧客送上驚喜的小禮物。第五,以豐厚的贈品,吸引老客戶介紹新客戶。
《經濟學家》10月1日特別報道
索尼新戰略
在就任索尼CEO三個月之后,索尼的新總裁Howard Stringer宣布了他的索尼新戰略。但是,對于這個9月22日公布的新戰略,分析家們都表現出極大的失望。
而Howard Stringer說,來自索尼內部的阻力,使他無法采取任何大膽的戰略。
目前,Howard Stringer已經邁出了重建公司的第一步:
在今年早些時候他就表示不會拆分索尼的電影娛樂業務和電子業務。同時,索尼的新降低成本戰略也拉開序幕。索尼將關閉全球65個工廠中的11家,并處置總值達1200億日元的不動產、股票(非戰略性資產)。
并且,在2007年度之前,索尼將在日本裁員4000人、海外裁員6000人。
—Howard Stringer需要一個賭局,來拯救這個企業。
《高成長企業》10月封面文章
高科技成就Netflix
對于電影租看服務廠商Netflix來說,他們的顧客服務策略一直是公司的頂級秘密。
這個頂級秘密就是用高科技的技術對顧客進行分類,針對顧客的需要有針對性的提供產品。
正是通過這個方法,Netflix為其300萬顧客提供了他們自己的家庭影院。
在這種高質量的顧客服務背后是大量復雜的軟件系統,這個軟件系統的名字叫Cinematch。正是在Cinematch系統的支持下,Netflix才能清楚地知道顧客需要什么電影,應該向顧客推薦什么電影。
正如Netflix公司CEO Reed Hastings所說的那樣:“如果星巴克的成功是因為顧客在拿到喜歡的拿鐵咖啡的同時得到微笑的話,我們的成功在于我們的網站能按照顧客的口味提供電影。”
《華爾街日報》10月3日特別報道
外國銀行家瞄上中國富豪
在2004年幫助中國盛大互動娛樂有限公司(Shanda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td.)完成在納斯達克市場1.65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的同時,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除了作為承銷商獲得高額手續費收入外,還不失時機地為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和陳大年兄弟兩人開立了個人理財賬戶。據福布斯(Forbes)雜志的數據顯示,陳氏家族最近的資產額已達到12.8億美元。
目前為止,中國監管部門僅允許外資銀行為本國居民提供外幣業務,政府對外幣兌換實行嚴格限制,并限制銀行在理財業務上的營銷活動。但是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漸對外資開放,很多私人銀行家開始悄悄瞄上了中國日益壯大的富豪階層。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中國將于2006年底全面開放銀行業。為了搶占先機,外資銀行正在爭先恐后地與中國第一代富豪建立聯系。
《財富》10月3日封面文章
颶風之后談危機管理
對于華盛頓來說,Katrina颶風是一場噩夢,但是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場颶風卻是一次絕佳的商業機會。當政府對颶風束手無策的時候,沃爾瑪(Wal-Mart)、聯邦快遞(FedEx)和家居貨棧(Home Depot)卻開始采取行動。誠然,企業行為無法代替政府行為,但是這些企業高超的危機管理機制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早在颶風登陸前的四天,家居貨棧就應該開始準備應對颶風的措施,在颶風到來前的兩天,家居貨棧的維護團隊就開始在預計颶風會經過的所在地的商店進行了加固和防范措施,并且他們專門運送的發電機和維護工人也已經到達指定的地點。設在亞特蘭大的家居貨棧颶風指揮中心,每天工作18小時隨時解決颶風帶來的問題,為需要的地區提供幫助。在颶風到達之后的第二天,位于颶風地區的33家家居貨棧連鎖店照常營業。
《商業周刊》亞洲版10月10日封面文章
搜索明星
怎樣招聘?怎樣進行培訓?怎樣才能留住優秀的員工?許多公司每年花費近500億美金進行人才管理,但是只有為數不多的公司從這筆巨額的投資中收回相應的回報。
有能力的勞動力—這是每個公司都必須擁有的。但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更多有創造力、有才能的雇員,對人才的競爭變得越發激烈。然而,還是有許多公司仍然不清楚該怎樣招聘、培訓和留住最好的人才。類似Dell、IBM、百事可樂,還有GE這樣的公司,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關于人才的秘密武器,他們才取得了突出的商業業績。Dell在公司內部設計了領導人項目,由Dell的高層給參加項目的員工授課。在IBM內部有員工管理措施,幫助管理層人員為適合的項目找到適合的員工。
《東方航空》10月封面文章
德干航空公司:一家徹頭徹尾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作為印度的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德干航空公司剛剛慶祝自己的二周歲生日。可是與當地的競爭對手完全不同,這家航空公司繼續把注意力集中于本國幅員遼闊的國內市場,不斷抵御著把翅膀擴展到國際市場的誘惑。
和許多低成本航空公司啟動時候的模式完全不同,德干航空并不急于購買噴氣式飛機,把大城市連接起來。它的模式非常簡單:第一步,先利用ATR飛機,把小型機場連接起來;然后再把這些機場和印度的大城市即所謂的“地鐵”連接在一起。然后再購買噴氣式飛機,使運營網絡逐步擴大,把小城鎮和主要的中心全部包括進去。德干航空的創始人戈比那思說:“我的理想就是要走到小城鎮去,讓那些中等階層或中下等階層的印度人民也有可能飛上藍天,要創造一種四五十年內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模式和業務戰略。”
《格瑞貝斯環球財經報道》10月特別報道
全球紡織業正待變局
全球紡織品和服裝配額取消后,美國與歐盟始終認為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受益國,并且因為擔憂大量中國紡織品洶涌而入已與中國引發諸多貿易爭端。
在紡織品服裝配額取消的后配額時代,對于中國紡織業而言,將面向擴大的世界市場,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將面臨諸多挑戰。
由于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伙伴主要集中于美、日、歐盟這三個技術貿易壁壘運用較多的國家,加之中國出口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因此貿易摩擦的種類和數量都將進一步增加。
對于中國紡織業而言,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變化,妥善應對紡織品出口遇到的新問題。同時,必須意識到全球紡織業必將迎來市場結構與資本結構的大規模整合與重組,未來一段時期內收購與兼并將成為全球紡織業的主旋律。
《突破雜志》10月封面文章
健康營銷當道 抓住HQ消費潮
因為多數人都怕死、怕老、怕生病、怕變丑……造就了這一波健康商數(Health Quotient;HQ)消費潮,也成就了全球2000億美元的健康產業。隨著臺灣邁入高齡社會,長壽、優質的健康生活成為未來趨勢,而目前飲食不均衡又缺乏運動的上班族群,因為生活緊張,容易罹患各種慢性身心不適癥,加上外在環境污染、工作壓力沉重等因素,不健康的心態在現代人心中滋生,所以更多人有意識地努力追求健康,廠商依此塑造一個健康的美夢。
因此產品開始冠上“健康”二字以尋求消費者的認同感。日用品是健康訴求的先驅者,“每天吃的、用的,只要訴求健康都有加分的效果”。就像富豪(Volvo)汽車等于安全、奔馳(Benz)汽車等于身份一樣,許多品牌開始希望和健康劃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