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之后,天氣逐漸轉涼。在氣候冷暖變化加劇的季節,體質欠佳者,特別要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冠心病被公認為是當前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在全球范圍內,罹患冠心病的人數可達數億,因冠心病造成死亡的人數達數百萬。因此,如何預防冠心病,降低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已成為維護全球人類健康的當務之急。
對于一般人群來說,掌握科學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學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增加運動、保持樂觀情緒及平衡心態等基本要素。
膳食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中既有促發因素也有干預因素。如高脂、高鹽及高熱量食物可構成冠心病的促發因素,而膳食纖維,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C、E和葉酸,鉀、鎂離子等,都有益于預防冠心病,構成干預因素。所以,心血管病專家在人們膳食結構問題上提出了“三限”和“三注意”的建議與要求,以便能夠通過合理膳食來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三限”即限制脂肪、食鹽和熱量的過多攝入。
限制脂肪過多攝入脂肪食物中存在著大量的膽固醇。過多攝入脂肪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和動物油脂類食品,容易引起血脂升高,進一步促進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發生與發展,成為冠心病的發病基礎。所以,人們對這些高脂食物要少吃或不吃。特別是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人群、中老年人群和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最好避免使用動物油炒菜,而應以花生油、菜子油、香油等作為主要的油料來源。
限制食鹽過多攝入高鹽飲食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TO)提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的攝鹽標準。在我國人們的飲食習慣中,攝鹽量普遍偏高,特別是北方地區的人們,每日攝鹽量可達10克以上。由于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專家建議應將每日食鹽量控制在8~10克以內,盡量減少烹調時用鹽及避免放含鹽量過高的調料,少吃咸菜、鹽腌食品和煎烤食品。有冠心病、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每日攝鹽量以不超過6克為宜。
限制膳食總熱量這一要求主要針對成年人,尤其是趨于超重及已超重的人群,特別要注意控制膳食熱量的攝入。中國營養學會提出每人每日總熱量攝入應約為9 600千焦,超重、肥胖及有冠心病家族病史的人群應控制在8 000千焦左右。要做到這一點,除較重體力勞動者外,一般體力勞動者的主食攝入量應保持在每天400~450克左右,避免飽餐,少食油膩及甜食。
“三注意”即注意增加膳食纖維、多吃有針對性的維生素及適量補充鈣、鉀等微量元素。
增加膳食纖維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豆類、新鮮蔬菜、水果、谷類等。膳食纖維具有多種好處,可以潤腸通便,降低血脂和血糖,還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以及抗癌防癌的作用。因此,專家建議每天攝入膳食纖維至少應在25~30克。具體地說,就是每天應攝入500克左右的新鮮蔬菜以及1~2個蘋果、梨、橘子、香蕉等。
多吃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E和C的食物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E、維生素C等,具有改善脂質代謝,保護動脈管壁和血管功能以及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適當增加這些維生素的供給有利于保護冠狀動脈,減少冠心病的發生。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均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E和C,所以應多吃些蔬菜和水果,這對健康是有益的。
適量補充鉀和鈣機體缺鉀時血壓易升高,而高血壓又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子。鈣缺乏不僅易引起骨質疏松,還是冠心病和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因此,人們要特別重視通過食物補鉀和鈣。新鮮蔬菜、水果、豆類、瘦肉、魚蝦、海帶、紫菜、牛奶中含有較為豐富的鉀和鈣。因此,只要做到飲食多樣且搭配合理,并堅持每日喝牛奶或酸奶,就可以滿足機體對鉀、鈣等微量元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