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中國的一句名言來表明我對中國宏觀調控的看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在中國工作已整整25年,親眼目睹中國25年翻天覆地的進步與變化,這一切都有賴于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自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速高達9.4%,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但我也注意到,近幾年中國GDP增長,已經越來越多地依靠投資來拉動,2000年之后,局部投資過熱傾向有增無減,即使在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還未超過GDP的41%,可到2003年已占到47.3%!
投資規模擴大、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直接擔當起投資主體角色,操縱土地與財政資金,超計劃、超需求地投資基礎設施和“形象工程”所致。據統計,2004年前兩個月,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高達53%,其中屬國家投資項目僅增長12.1%,而屬地方投資的項目增長卻高達64.9%,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最快,為75.8%,重復投資最突出的鋼鐵增長107.2%,水泥增長101.4%,電解鋁增長39.3%。盡管投資過熱僅限于個別行業和局部地區,但其危害已經顯現,勢必助長信貸規模過度擴張,加劇中國當前煤、電、油、運的緊張局面,也將拉動生產資料價格的進一步上漲,與此同時也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斷加大:2004年4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同比上漲3.8%,創下7年以來的新高。有一組數據應該引起中國經濟界的重視:中國以世界水泥消耗總量的50%,鋼鐵34%,煤炭的31%,氧化鋁的25%,電力的13%,實現的卻僅僅是世界4%左右的GDP總量。這種以高投入、高消耗換來的高增長,是難以維持的。
中國政府其實自2003年已開始對宏觀經濟實行調控,2004年始則對調控采取更加強硬措施。中國政府通過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土地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和“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注重實效”的方針來遏制投資過熱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歸納起來,我十分同意中國一位經濟學家說的八個字:“管緊土地、管好信貸”。
2004年3月中國“兩會”對宏觀調控作出強烈回應,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把2004年GDP增長目標定為7%,遠遠低于25年來的平均增幅,充分表明中國政府改變經濟質量的決心。
2004年4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
4月27日,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適當提高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鋼鐵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不含經濟適用房項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4月2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責成江蘇省和有關部門對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的有關責任人作出處理,以表明中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決心。
4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同時發出兩份通知,一份是通知對所有在建、擬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理,重點對鋼鐵、電解鋁、水泥、黨政機關辦公樓、培訓中心、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高爾夫球場、會展中心、物流園區、大型購物中心等項目進行清理,時限為1個半月。一份緊急通知是決定集中半年左右時間,繼續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清理整頓2003年以來的土地占用情況,重點是新上項目的用地情況,對未批先用、征而未用、亂占濫用和隨意改變土地用途,以及違反國家產業政策、超規劃、超計劃、越級和分拆批地等問題。通知還嚴肅指出:清理整頓期間,全國暫停審批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清理整頓結束后,對因檢查和整頓不力,經驗收不合格的地方,報經國務院同意后,繼續暫停審批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直至達到規定的整改要求,進一步表明政府對宏觀調控的決心。
5月、6月宏觀調控在中國全面啟動,但因固定資產投資帶有連續性的特征,并未使投資額度降下來,相反仍繼續上沖,6月GDP增幅僅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而消費價格指數上升至5%,通脹壓力在進一步加大。然而中國政府按既定方針決不手軟,7月固定資產投資終于出現2004年第一次大幅回落,下降了1135億元,8月份繼續下降,然而到了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再度上升,同月,中國人民銀行上調存貸款利率,終于使投資降溫,10月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回落,宏觀調控終于初見成效。然而上述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中,“地方投資”所占比例竟高達88%。這充分說明中國宏觀調控的癥結所在,也說明調控的征程仍然十分艱巨。
目睹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可謂過程跌宕起伏,結果平穩快速,雖全年GDP增長仍高達9.5%,遠遠高出年初溫總理宣布的7%目標,全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比上年回落僅1.9個百分點,消費價格指數上升為3.9%,就上述數據而論,2004年中國經濟宏觀調控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達到“軟著陸”的預期。但可喜的是,也未出現大起大落,而前兩年過熱的、低水平的、重復的固定資產投資得到明顯抑制,受關注的鋼鐵投資比去年回落63.9個百分點,水泥投資比上年回落70.1個百分點,汽車投資回落24.3個百分點,鋁業投資由上年增長86.6%轉為下降1.8個百分點;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平穩回落,2004年第一季度為43%,第二季度為28.6%,第三季度為27.7%,全年回落到25.8%,投資結構有所改善,特別中西部投資增長超過東部沿海投資增長近5個百分點,且經濟增長明顯,縱觀全局,2004年中國經濟顯得更加有序和受到良好的控制,這些足以說明,2004年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已見成效。
2004年已經過去,毋庸諱言,經濟界對中國宏觀調控成功與否的評價不一。我作為企業家,既注意經濟運行的過程,更看重結果。我認為,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運行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只要這個國家的政府能找出宏觀經濟的弊端,并能下決心加以糾正,就已經是成功的一半了。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無疑是成功的開始,中國政府在不讓長期平穩增長的經濟受損的前提下,遏制阻礙經濟發展的不良因素,促使經濟結構和內在質量更加健康,并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若經濟大起大落,后果是難以設想的,為此政府采取“發展中的問題在發展中加以解決”的政策,是非常明智的。
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由于政府目標明確、方法適當、措施堅決,已獲階段性成功。另一方面,2004年中國經濟取得良好業績也為宏觀調控見效添上精彩的一筆。但是固定資產投資是有慣性的,要真正糾正過程中的失誤,鞏固調控中的成績,切實防止反彈,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況且,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的經濟與資源、能源和環境之間也還存在很大矛盾,任務依然繁重,為此中國政府仍將發展農業和加強宏觀調控作為今后幾年的首要國策,可見中國政府對繼續完善經濟秩序、提高經濟質量的決心。
中國目前出現的諸多問題,我以為是中國經濟由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市場特征問題,并不代表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經濟政策的要旨與目標,所以任何調控措施都是旨在經濟進一步得到穩定、持續發展,不大可能像一些國際輿論所預言的,中國經濟會全面失控。最后我用中國的一句名言來表明我對中國宏觀調控的看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