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輕盈,婀娜多姿的柳樹歷來為人們所鐘愛,為詩人所歌詠。唐詩中更不乏詠柳佳作,現擷取若干首,與讀者諸君共賞。
竊以為,在唐朝詩人的詠柳佳作中當首推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的前二句,將柳樹比作裙帶飄搖、婷婷裊裊的美人,已見新奇。后二句更是出神入化,采用一問一答,畫龍點睛的手法道出那細細嫩綠的柳葉,嫵媚動人的枝條是大自然的春風所裁剪而成。既贊美了柳,又贊美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白居易的一首《楊柳枝詞》則是借柳抒懷,詠物言志:“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是一株生機勃勃、風度翩翩、秀色照人的翠柳,千萬條嫩如黃金軟如絲線的枝條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輕盈裊娜,風情萬種,人見人愛。然而,詩人筆鋒一轉,大發感慨:可惜一株美麗的柳卻偏偏生長在人跡罕至的西角荒園之地,無人欣賞,倍受冷落,只好終日寂寞,好不哀哉!實際上,詩人是借對荒園之柳的痛惜之情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塊壘,對當時政治腐敗,埋沒人才(包括詩人自己)的不滿情緒。
在我國古代,特別是在唐代,人們在送別之時,有以柳枝相贈以寄離情的習俗,唐詩中多有吟詠,但詩人雍裕之的一首《江邊柳》卻不落俗套,構思特別新穎,想象特別奇特:“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的前兩句,描繪出一幅翠柳如煙的美麗畫圖?!啊倍謱懡S風起舞之輕柔,“青青”二字描繪江柳蒼翠之色。后兩句更是不落窠臼,從折枝上翻出新意:“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中的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相贈,反而希望長長的柳絲綿綿不斷,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才好。真是想人所之未想,道人所之未道,巧妙地寫出了女主人公在依依惜別之時特有的纏綿。
雍裕之是詠柳的高手,他還有一首詠《柳絮》,也寫得與眾不同:“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緣渠偏似雪,莫近鬢毛生?!痹姷那皟删涫畟€字,洗煉地寫出了柳絮纖細、輕靈的特征,在無風之時,漫不經心的自由落地,待微風一起,就會漫天飛舞起來,第三句“緣渠偏似雪”——(渠)為何偏偏似雪。這一句固然重復了前人的比喻,但詩人緊緊補上第四句“莫近鬢毛生”,就使詩意徒然翻新,出人意料,十分俏皮。這兩句采用層層類比,層層推進的手法,最后像相聲一樣抖出包袱,嘆人生無常,恐白發早生。
別的詩人詠柳都是詠一時一地之柳,而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詠的則是廣闊天地之柳,意象闊大,意景優美:“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钡谝宦搶懥纳婵臻g非常廣闊,從京城長安(章臺)直到湖北江陵(郢),都有柳的身影,“掩映”二字點出柳的枝葉扶疏,明明暗暗,“參差”二字點出春柳的蓬勃生機,繁茂景象。三、四兩句的意思是:聽見別人(見說)贊美柳的風流韻致,現在當自己來到這里(來當)看到眼前的柳色,也一樣是婀娜多姿。下面四句寫詩人眼前之柳綿延不斷,從橋這頭到橋那頭,順著長堤直到遠方。而詩人自己也情為柳所系,目光和情思也跟蹤柳的倩影不舍,直到柳青春凋謝,花飛似雪,撲打青樓酒旗。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花飛似雪是柳由盛轉衰之時,這其間的意韻是耐人尋味的。有人說李商隱的這首《贈柳》是借柳懷人,我想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