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三炮”,“中國喬丹”在場上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到“胡指導”,“老大”在場下指揮若定運籌帷惺,胡衛東正在完成從球員到教練的轉變。2005年“五一”長假,剛結束賽季征戰的胡衛東為了備戰亞錦賽也沒鬧著,以國家隊教練組成員兼球員的身份,又回到了久違三年的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天壇公寓。訓練了一天的胡衛東毫無疲態,一點也不像一個35歲的“高齡”球員。
散光·傷痛·三分球
得分。搶斷、助攻……年輕時幾近全能的胡衛東在江湖上最威風八面的絕技還要算他的三分球,每每到比賽的關鍵時刻,總是他的三分神射幫助球隊,或穩定局勢.或扭轉乾坤:曾有央視名嘴評論,胡衛東打球多是靠天賦用不著太努力,他的訓練只是為了把天賦發揮出來而已。
可胡衛東自評天賦最多占兩成.八成要靠苦練。通常在高強度的奔跑和對抗之后,體力已達極限時,他才開始練習10個一組的三分球,而且要連中10個才算成功-因為體力已到極限時練出來的三分球在比賽中發揮更穩定而且只有在連中8個三分球后把最后兩個都投中 才算頂住了心理壓力,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中八九,胡衛東都難說滿意。
熟悉胡衛東的人都知道他的視力只有區區0.4,比他的投籃命中率低得多。胡衛東曾經誤把沒進的球當作進了直到看到對方球員已經拿球快攻才意識到沒進;也曾把進了的球當作沒進,投完籃趕緊退守時才發現對方正從底線發球。許多球迷認為胡衛東是故意不戴運動眼鏡或是隱形眼鏡,可其實多年來老胡從來沒有放棄過配一副能讓自己明明白白的眼鏡!因為他戴著散光隱形眼鏡打球“犯暈”。近視眼看東西是模糊,散光眼看東西是重影。對于近視150度,散光350度的胡衛東來說,睜著模糊的雙眼看著“兩個籃筐”在三分線外練遠投,其實無奈。當記者把《新體育》雜志贈送給胡衛東時,忘記戴眼鏡的他只能低下頭瞇起眼睛看書,給人的感覺倒像是一個視力不好的學生。
與胡衛東如影隨形的還有他一身的傷病。從頭到腳渾身上下,就沒有一處痛痛快快舒舒服服的地方:頸椎、肩關節、肘關節,手指、腰傷,膝部半月板、腳踝再加上其他各處頂撞的硬傷,胡衛東至今仍然被當作球員而不是傷員,也真讓人慨嘆了,這其中最嚴重、對胡衛東影響最大的傷病,還要數他右腳踝和膝蓋半月板的兩處傷。對輕傷不下火線的胡衛東來說,這兩處傷也是因為到了“不動手術就打不了球”的地步時才開刀的。
在胡衛東右腳白皙的皮膚上,兩道深褐色的傷疤甚是扎眼。左邊那條長達六七公分的傷疤是第一次手術為取出腳踝里的碎骨時留下的,那次取出了四塊:右邊那條也有近5公分長是第二次手術留下的,那次又取出來三塊碎骨兩次手術間隔一年時間。其實現在靠近腳后跟的地方還有一塊碎骨沒取出來,只是因為暫時還不會影響到打球。因為骨折而形成的碎骨游移體不光是疼痛難忍,一旦卡在關節里,就會連動作都做不出來,若要勉強做動作,就會腳打軟,站都站不穩。手術結束后,看到那些指尖大小的碎骨,胡衛東也會發出“不容易”的感慨-而那些“造孽”的碎骨,如今已經靜靜躺在特殊容器里,被老胡永久保存了起來。
睜著眼睛“瞎”投,加上揮之不去的傷痛,這就是胡衛東在放出一個個冷箭時背后的故事。在記者看來,老胡頗有點像金庸小說《笑傲江湖》里的令狐沖,能用病入膏盲的身體,祭出天下無雙的獨孤九劍。如今的老胡已經不能獨步武林,但是面對曾經給他輝煌的賽場,總決賽一場比賽還能拿下27分的胡衛東仍然難說別離。“只要球迷需要,領導要求,我就再拼一年!”
妻子·女兒·兩塊寶
筆者第一次和胡衛東取得聯系是在本賽季CBA總決賽失利后的第三天下年。那時的老胡正與胡夫人帶著女兒逛商場。老胡兩歲的小女兒還得由兩口子彎下腰牽著雙手慢慢走。逛累了。老胡就索性一把將乖女兒抱在懷里……一家人其樂融融,全沒了二天前總決賽最后一場令人窒息的肅殺之氣-可能正是有了妻女,胡衛東才能迅速走出失利的陰霾,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
胡衛東對這位賢內助有說不出的愛慕和感激。多年來,胡衛東家事基本不干。孩子基本不管。賽季中家基本不回。對此,妻子于暉早就習以為常,悉心幫助胡衛東調養身體的同時,她更“燒得一手好菜”、最讓老胡回味的幾樣是紅燒排骨、粉蒸肉,菠蘿飯。一邊說著這些美食,老胡還一邊咂了一下嘴,讓筆者不禁羨慕他的口福。老胡常夸夫人“廚藝很精妙”,可惜“后果很嚴重”——經常會有南鋼隊的隊員慕名前去“蹭飯”;蹭頓飯不要緊,當真是“一傳十,十傳百”,有口皆碑,每逢周末,老胡家絕少有“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狀況,卻多了“門庭若市”的熱鬧場景。
不懂籃球的于暉卻呈十分析家。賽季初帶領江蘇隊取得20連勝時,于暉就提醒胡衛東要對困難估計得足一些,把存在的問題考慮得清楚一些。風頭正勁的時候,要想想自己也挨過罵成績不好的時候,要想到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對于競技體育的“唯成績論”,于暉看得很淡。她總是提醒胡衛東要用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比賽。能在這個層面上與老胡交流的人,恐怕也真是寥寥無幾了。
胡衛東自評不呈一個浪漫的人,因為“浪漫不起來”。作為球隊的核心,他要以身作則,與隊員作息時間一樣,吃在隊里,睡在隊里。隨著賽程越來越緊,老胡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呆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從前每周好歹能回一次家,后來一個月也就露兩次面。于暉曾經開玩笑說:“胡指導,麻煩你以后弄個日程表,方便我們預約!”對于浪漫的文人,老胡心不愧疚卻也無奈:“唉,連家都回不去,何談浪漫,”
兩個人的恩愛在圈子里早被傳為佳話。諸如:相識之初于暉對籃球一竅不通,對胡衛東的大名毫無耳聞;結婚一年于暉才真正了解到她的老公是多么有名;胡衛東困難忍相思之苦從南京專程跑到上海去看于暉,離家時每天定時的三通電話;老胡不善撒謊卻善于認錯.從不吵架的“傳奇”……一轉眼,夫妻倆已經共度了7個年頭。如今,把愛妻當作寶的胡衛東,已經有了另外一千寶貝——女兒胡雅琪。
兩歲多的琪琪已經長到了一米多高。雖說不愿讓女兒再受打籃球之苦,老胡卻心口不一地從美國買來一堆還不及自己手掌大的耐克球鞋給女兒穿。
據說于暉曾經“狠狠”地告訴記者:“唉,自從有了女兒,我在家里的地位直線下降。”記者在向胡衛東求證時,老胡沒有正面回答,卻很是“不平”地說:“我在家里的地位也直線下降了啊!”的確,母親在家天天帶孩子,父親在外天天想孩子。絕少回家的胡衛東總是不忘給琪琪帶一大堆好吃的。不過,家里添丁卻沒有影響到胡衛東的籃球事業,這都要歸功于于暉的辛勞。有了寶貝女兒,父親胡衛東責任感強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而胡夫人更是轉移了“工作重心”。其實兩人都是同一條心,那就是讓孩子過幸福的生活。
球員·教練·一肩挑
胡衛東的籃球生涯無疑是輝煌的。他得到過不計其數的“第一”、“最佳”1991年全國男籃甲級聯賽最佳前鋒、1999年度亞洲最佳前鋒,2000年得分王、遠投王、最有價值球員……如今,成為球員兼教練的胡衛東也創造了多項“第一”:中國職業籃球史上第一位身兼隊員和主教練的球員第一位全明星賽隊員兼教練;第一位國家隊隊員兼教練,更難能可貴的是所有這些,又都發生在他成為教練員的第一年。
縱觀整個賽季,老胡的執教風格完全可以套得上毛主席說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主教練兼隊員的身份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處理得好,會無往而不利;處理得不好,會“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甚至會“雞飛蛋打”。胡衛東坦言,要一邊管理球隊。制訂計劃,一邊堅持訓練,保持狀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為此,善于動腦子的老胡在隊里設了三名助理教練,一個專門負責體能,一個專門負責技術,還有一個專門負責有傷病的隊員沒有傷員時就協助其他教練訓練,至于臨場指揮.胡衛東也很重視助理教練的意見。所以一旦老胡上場打球,“當局者迷”,助理教練徐強就成了執行主教練:布置戰術時,胡衛東大多數時間也只有聽的份兒。只有戰術分歧大的時候,才由胡衛東拍板定奪。
老胡執教的另一千特點就是“沒大沒小”。無論是年紀稍大的張成,還是未滿18歲的隊員.都把胡衛東叫做“老大”不光因為胡衛東是江蘇隊“元老級”的人物,更因為老胡會盡其所能為隊員解決困難,頗重義氣。南鋼隊的基地在南京,大年三十也不放假,許多家在蘇州等地的外地隊員“有家不能歸”,胡衛東就把他們邀請到自己家吃年夜飯:“都是一幫孩子父母把他們送到這兒,讓他們漂在外面肯定不放心。不能讓人家說到了我們隊里,就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要讓他們感受到在隊里和在家里一樣的溫暖,”平時和隊友稱兄道弟的胡衛東,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頗有長輩照顧孩子的風范。“隊里的核心后衛胡雪峰 年紀都小我一輪。我們隊的易立,他父親原來是和我一起打球的,你說,我該不該照顧他們,”
不過,照顧歸照顧,老胡對隊里年輕球員的要求還是很高:“思想上決不能犯錯誤,放開手腳打出水平就是了。即便在技術上,同樣的錯誤決不能犯三次。一旦有了第三次,就說明他不動腦子,我就換他下來讓他好好想想。”
一個賽季下來,老胡最無奈的地方莫過于,每到關鍵時刻,南鋼隊還是要靠老胡這根“定海神針”。關鍵球還是要交給他處理。“我又何嘗不想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呢?其實成功是經驗,失敗也是經驗。我時常想,下個賽季我們放棄成績 就要把新人鍛煉出來。”
也許是造化弄人。江蘇籃球史上第一個全國冠軍、作為球員和教練拿到的第一個總冠軍、第一位執教僅一年就拿到總冠軍的教練……胡衛東離這些第一只差毫厘。只差一步捧起總冠軍至尊鼎,讓老胡這個幾近完美的賽季有了一個極富悲壯色彩的結局。很多人認為,老胡一定“很受傷”。可其實除了當晚和張成出去喝酒之外,胡衛東很快就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之中。看起來頗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天性豁達,有一個良好的心戀,也許正是胡衛東成為籃壇常青樹的原因。
三、二、一……乍聽起來仿佛是給胡衛東的球員生涯倒數計時。可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優秀教練輝煌歷程的開始呢?
責編/柏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