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利用外匯儲備來穩定中國經濟這種新思維方式下,我們可以探索建立一個以外匯儲備為基礎的原材料穩定基金,讓中國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保持相對穩定,而且還可以建立起相關原材料的戰略儲備。沿這個思路出發,中國現在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并不算多,甚至增加一點還有好處。
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已經高達6000億美元,隨之而來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多了還是少了,是夠了還是不夠?中國外匯儲備的最優水平是多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重新思考外匯儲備的基本功能,并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對外匯儲備的功能作出新的判斷,也就是說,在外匯儲備問題上我們需要新的思維。
外匯儲備功能的傳統思維
在關于外匯儲備問題的傳統思維中,外匯儲備的主要功能是保證匯率的穩定,具體來說,外匯儲備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外匯儲備的第一個作用在于使一個國家能夠應付對外貿易中對外匯需求的波動。在這一點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依然沿用60多年以來他們一直奉為圭臬的特里芬(Triffin)法則。羅伯特·特里芬是出生于比利時的有極強法國情結的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對二戰結束時美元在國際結算中的橫行頗為不滿。他認為,一個國家為了保證進出口中的外匯需要,應該保持相當于3-4個月進口總額的外匯儲備,以使該國在進出口上不至于出現大的外匯短缺。中國現在的外匯儲備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特里芬法則的水平。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大概相當于13-15個月的進口需要。
外匯儲備的第二個作用在于保證外債還款方面的外匯需求,具體來說就是該國的外匯儲備應該能夠滿足短期外債到期而債權人不予展期所產生的外匯需求。對于中國而言,我們的外匯儲備水平也足以應付這個需求。中國的短期外債大概相當于長期外債的10%左右,即大約1000億美元,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完全足以應付這樣的短期外債需求。
傳統思維里關于外匯儲備的第三個作用,是外匯儲備應該足以抵擋短期資本流動(包括炒作性資本流動)所帶來的外匯需求。因為中國的資本賬戶是不開放的,從理論上講,國際短線投機者是無法利用資本的跨境流動來對人民幣進行攻擊的。從短期來看,我們的儲備應付這種需要是足夠的。
比上述傳統思維稍微突破一點的思維方式是:外匯儲備不但應該保證匯率的穩定,而且也應該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比如保證利率的穩定。也就是說,足夠的外匯儲備在短期內可以在本國的利率與外國的利率之間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這種隔離作用短期來看對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情況跟其他國家可能很不一樣,當一國經濟出現過熱或者過冷的時候,世界上的主要經濟大國不見得也會同時出現過熱或者過冷的情況。所以說,足夠的外匯儲備也是保證一個國家能夠實施相對獨立(至少在短期內)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保證。
以外匯儲備對沖原材料價格波動
在中國今天的經濟形勢下,我們必須對外匯儲備這一問題有新的思考。中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嚴格來說并不是來自于匯率的風險,也不是來自于國外宏觀經濟波動對本國的沖擊。從目前來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來自外部經濟的最突出問題是原材料市場價格的影響。
去年年底以來,國際市場上各種主要原材料,包括鐵礦石、石油、銅礦石等等的價格大幅上升,同時上升的還有運輸價格。這些不斷攀升的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鐵礦石的價格上升71%時,我們的鋼鐵行業不得不提高其成品的價格;當鋼鐵價格不斷提高的時候,汽車、家用電器、建筑產品、基礎建設投資的價格都會不斷上升,這些價格波動對經濟的直接影響是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看到,如何對沖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中國經濟的政策制定者所面臨的嚴峻課題。外匯儲備在這點上可以發揮相當的作用。
中國經濟目前在進出口、投資、資本流動和利率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是可以控制住的,也就是說,我國的外匯儲備從以上的幾種傳統思維來看是足夠的。那么,我國的外匯儲備就還可以有更好的用途,具體來說,中央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外匯儲備投資于一些基礎性、資源性的國際資產,比如礦山、油田或者那些經營穩定并擁有大量戰略儲備的礦產和石油公司。當國際原材料價格上升時,這部分資產的價格就會相應上升,此時我們的中央政府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把一部分股票出讓,把股票的溢價部分用于補貼國內的原材料進口商。也就是說,我們通過用外匯儲備投資于資源性資產的方式來建立一個中國原材料價格的穩定基金。這種穩定基金對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應該說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而且,我們還可以建立起相關原材料的戰略儲備,這種戰略儲備也是中國經濟的一種穩定器。
沿這個思路出發,中國現在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并不算多,甚至增加一點還有好處。從另一方面講,我國同時還要努力減少由于短期經濟波動而產生的對外匯儲備的需要。具體來說,在中短期內,中國經濟不應該開放資本流動。在這一前提下,中國在傳統意義方面的外匯儲備需要可以下降,從而騰出更多的外匯儲備用于穩定實質性經濟的其他方面。
總之,在中國經濟高度開放的今天,我們在傳統的外匯儲備話題上必須有新的思維,這也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對于經濟政策制定新思維方面的一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