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密飛行》故事開始時緊扣反恐主題,好像又是一派大義凜然的英雄風范,但這部電影帶有的并不清晰的科幻色彩,在我理解中,只是為了擺脫現實的牽絆,從而更好的講述故事。隸屬于美海軍第五艦隊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正在太平洋上執行著一次特殊的使命,當前海軍航空部隊中最為優秀的三位飛行員本·甘農(喬什·盧卡斯)、卡拉·韋德(杰茜卡·貝爾)以及亨利·珀塞爾(杰米·福克斯)用多年的空中戰斗經驗引導一部名為“艾迪”的UCAV(無人戰斗航空器)。在這過程,也同時引發了人類與智能機器之間的一些意氣之爭,而接下來的艾迪和《霹靂五號》一樣意外的遭受了雷擊,而激發出了更高一層的人工智能。
愈加“人性化”的無人戰斗機,越來越顯示其自我意識,而另外兩名飛行員在幕布后的竊竊私語,也同樣暴露在其視線中, 這一幕不能不讓人想起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里HAL9000的相同行徑,而緊接著擅自改變自己的飛行路線以及事先的戰術安排,而對需要偵察的“目標區域”實施了強有力的武器攻擊,從而造成無謂的平民傷亡,又好像是對庫氏的《奇愛博士》中營造的末世紀噩夢,表達了一下曖昧的敬意。
當然,影片的編導羅布·科恩和W.D.里克特并不會在這兩個情節點上走的太遠,畢竟就如開頭所說,這部電影中的準科幻情節的設置,還是為了淡化現實的色彩,所以在編劇方面,更多的還是點到為止,轉移視線。
無人戰斗機做為反面角色,核戰狂人的時間并不長,編導又馬上去塑造一位為了政治目的,不擇手段的軍方官僚……看來,電影唯一堅持到底的還是那些超乎想象的高速空中戰斗的特技,雖然與《壯志凌云》相比,本片并沒有在偶像塑造上下太多的功夫,即使是新科影帝杰米福克斯也由于多種原因,在片中出現的時間并不長,但對于高科技的渲染以及想象與現實之間尺度的把握,無疑保證了本片絕佳的觀賞性。
影片中的無人戰斗機“艾迪”便以波音公司的JSF“聯合攻擊機”X-32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X-35“天王星”這兩種隱形戰機為原型設計的。而三位英勇的人類飛行員的戰機則以俄羅斯目前最為先進的,他們自稱為第五代戰機的由著名的蘇霍伊設計局研發的蘇-47“金雕”戰斗機為原型,該型戰斗機采用獨特的前掠式機翼,并在機身前部附有前置鴨翼,使得整機在擁有強大動力的基礎上具備更加靈活的機動性。
《絕密飛行》中自然不會有什么強烈的觀點表達,但由于編導加入了太多的爭議元素,雖然是一帶而過,但還是會讓敏感的電影觀眾產生思考。我不由聯系到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能》,這部電影是為了完成庫布里克的遺愿,其中自然是有明確的庫氏動機,但是由斯皮爾伯格來執導,還是因為他之前的科幻電影帶有太多的象征元素,從而擾亂了電影的表達,使得本來只是以“青少年心智成長來比擬人工智能產生”的喻意,變得含糊不清。當然,這種困擾對于《絕密飛行》這樣“打擦邊球”的電影來說,可能恰恰是創作的初衷。